日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又迎来重大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一口气提出30条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于该意见,工信部部长苗圩评价“扶持政策力度空前,含金量极高”。的确,相较以前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该意见提出的免征车辆购置税、加快建设充电设施等举措,都是推动该产业提速发展的“真金白银”。
早在2010年,国家就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此后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予以推动,然而经过四年努力,该产业离之前预测的爆发式增长仍然十分遥远。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 20477辆,与同期我国1100多万辆的汽车销量相比,前者占比还不到0.2%。
由于使用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广泛支持,国内针对此项产业扶持政策频出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可实际达到的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到底“卡”在哪儿了?目前普遍认为,该产业面临技术、充电、成本等难以突破的瓶颈,真的是这样吗?
新能源车要发展 先解决技术问题
以现今新能源汽车中最受关注的纯电动汽车为例。电池技术不成熟?目前国产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可行驶100-300公里,特斯拉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尽管在电池安全性上不乏负面消息,但国内运行多年的大批纯电动公交车证明,其安全系数不逊于燃油汽车。购买成本下不来?现在购买一辆价值25万元的纯电动汽车,在国家各项补贴的帮助下,自己只需拿出12万元左右。充电问题难解决?无论是普通充电的充电桩,还是快速充电的充电站,建设成本其实并不高,一个充电桩的投入大约1万元左右,一座充电站的投入与加油站差不多。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来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技术、充电、维修等支撑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要素,如今都在全方位地走向成熟,日后随着该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成本与价格只会更低,就像任何成熟产业所经历的一样。在笔者看来,“卡”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真正“元凶”,实际上是时机。
新能源车要发展 能源是根本
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汽车,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本质上取决于其所依附的能源产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去年煤炭的占比为67.5%,石油占比17.8%,非化石能源占比仅为9.6%。截至去年底,全国依赖石油能源的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目前国内每辆车每年平均消耗汽油2吨左右,全国就是5亿吨左右。而汽车产业巨大的石油需求量,也催生了体量巨大的石油流通产业,目前全国成品油批发企业超过2600家、零售企业超过11万家、加油站10万座。
显而易见,国内石油产业与汽车产业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多年间已形成极其庞大的产业链条,使汽车产业形成长期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在这一点上,即使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例外。世界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最早、拥有电动汽车数量最多的美国,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也不过17万辆。在如此强大的石油产业和燃油汽车产业面前,新能源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像正在成长的孩子,在产业领域的各个环节都很薄弱,不可避免会在相当一个时期里处于“打酱油”状态。
然而现在的孩子,未来完全可以成长为巨人,原因就在于石油能源的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58%,据国家有关机构预测,按照我国燃油汽车现在的增长速率,国内新增的上亿吨炼油能力,将全部被汽车所消耗。近年来,世界各国认识到石油资源加速走向枯竭的现实,加快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竭力发展新能源,减少石油需求量,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定会在日益严厉的能源危机倒逼之下,加速迈向爆发式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鉴于过去几年光伏、风能等新兴产业的教训,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应在理性判断产业现状与发展走势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而不是在过分乐观的情绪驱使下,一哄而上涌入产业低端领域,陷入同质化竞争不能自拔。不远的将来,只有那些技术和产品具有足够的成熟度、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时机来临之时赚个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