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东风汽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编著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即中国新能源产业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重点阐述了2013年度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产业进程加快 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6万辆,仅占汽车整体市场的0。08%。虽然如此,但在产业支撑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上都与前两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技术稳步提升。
虽然纯电动汽车是主力车型,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望实现销量突破。以比亚迪秦为例,在2014年1-4月的销量就达到了3294辆,增速很快。
中汽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表示,2013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日益丰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新能源布局也加快步伐,日产、丰田、通用、宝马等企业均已开始新能源汽车的本土化布局,华晨宝马的之诺已经实现在华量产,东风日产晨风电动汽车也完成了产品准备,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但报告中的调查结果也透露,中国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在5个评价国家中排名最后,且差距明显。综合指数排名分别为韩国(88%)、德国(77%)、美国(73%)、日本(71%),中国指数未公布。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政策依赖性较强,2013年新能源推广应用政策出现了8个月的空档期,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政策推动措施加速出台
虽然政策在2013年推迟到下半年才出台,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到今天,政府部门加大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措施的力度,推广的应用领域和区域不断扩大,并力图破除地方保护,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明确2015年后继续实施补贴政策。
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同时投资准入也将适度放开,行业外的技术先进企业将会有机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价格优惠政策也将会逐步明确。
在中国新能源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对腾讯汽车表示,"新能源式新兴产业,市场机制还不成熟,所以还需要政府做更多,通过欧美成熟经验我们看到政府可以创造出有效的市场机制,政府最近正在酝酿新能源汽车准入机制,这就是我们在有益的推动市场化。"
充电设施建设及商业模式需要更多创新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换电站492座,各类充电桩2。3万个。
虽然阶段性成果显著,但私人消费人群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仍有担忧,而基础设施不完备、充电标准难统一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严重地因素。大众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呼吁如果国内充电标准不能尽快统一的话,问题很严峻。"标准没有好坏之分,首先要有标准,后面可以调整"。
同时,目前现有商业模式还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仍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商业模式的正常运营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还无法实现独立运营,而只重视短期效益,也未与城市建设和交通需求有效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须从商业模式上探索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