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摩托车与配件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市场行情 » 正文

良好政策来袭 发展新能源汽车谨防“项目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汽车周报  浏览次数:550
核心提示: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京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
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京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分季度看,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8倍和1.6倍,第二季度产销同比增长2.7倍和2.9倍,第三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3.9倍和3.8倍。 

  这一组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国家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政策的全力推动。尤其是今年7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后,相关部委从电价、税收、目录管理等方面已快速行动起来。 

  不过,春风得意之下也埋藏着隐忧。在政策感召下,各地纷纷兴起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一些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此前并不具备汽车工业基础的省市,很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汽车产业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10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这种担忧。董扬强调,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比传统汽车工业制造难度更高,地方政府投资一定要慎重,“不要看到大的项目就上,最后还是由老百姓埋单”。 

  沐政策春风 新能源汽车市场活了 

  从今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密集走访新能源汽车企业,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调研上汽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均透露出中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1月1日起,中央出台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多地政府也陆续公布了新能源补贴车型目录,此后,示范城市的范围扩至88个。 

  7月,国务院发布《意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障碍、相应的解决方案,被全方位呈现在公众面前。此后,按照《意见》指示,相关部委通过具体措施完成了政策落地。

  7月底,发改委发布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电动汽车充电执行居民用电价格。8月初,财政部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宣布从9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一批免征车购税车型目录,包括北汽、广汽、江淮、比亚迪、东风等25家车企的113款车型入围该目录。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办法,多从公共领域入手,并通过降低牌照获取成本等方法,带动私人领域的消费。以福建省为例,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八条措施的通知》,要求今明两年内,全省推广应用1万辆新能源汽车,且全省公交车、出租车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应全部选用新能源汽车;环卫、物流、机场通勤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不低于30%。 

  政策落地,立竿见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陈士华告诉记者,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逾9000辆,产量也在8000辆以上,占到前9个月销量的四分之一。 市场终端的活力也使得不少生产企业闻风而动,后进入者着实不少,比如广汽和比亚迪合作进入电动客车领域;比如电池制造企业科力远联合吉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比如互联网公司乐视计划联合北汽进入新能源领域。 
  这也符合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多个场合所说,“要放几条鲶鱼进来,把新能源汽车这池子水搞活”。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7月对《意见》做解读时也表示:“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我们持开放的态度。任何企业只要符合我们的条件,都可以进入。” 

  实际上,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有明确表述,即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通过市场竞争更好地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 

  抓大项目 地方政府涌向新能源汽车 

  国家鼓励有资本支持和技术实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本意是通过新进入者,增进市场活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完善,以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但这一意图,在不少地方政府“要发展,要政绩”的理念之下,被忽略或曲解。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各地开花,细细看过去,有的地方是有条件和基础,有的地方则直言是为了填补本地汽车产业的空白,号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9月中旬,上海梅亿新能源控股集团投资兴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霍林郭勒市。该项目投资185亿元,一期建设年产2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整车制造厂区),计划于2015年底总装生产线投产;二期建设年产80万~100万辆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几乎同期,云南红河州启动了年产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该项目由青海力维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8.7亿元,分三期建设,总建设期为7年。官方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年产可达1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20多亿元,每年上缴税收2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内蒙古霍林郭勒和云南红河州此前并不具备汽车生产的基础,也非核心零部件的产业聚集区。第二,投资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实力不明,资料显示,上海梅亿新能源控股集团主要从事低速电动车的生产,其6款产品尚未进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而青海力维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则来源不详,在互联网上搜不到该公司的相关信息。 

  再看一个例子,8月中旬,四川省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正式启动,绵阳市称,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一个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实现年生产整车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感召下,投资热潮的兴起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现在房地产产业向下走,虽然各地逐渐松绑,但土地财政仍前途不明,不少地方想通过上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带动地方GDP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指出,“重点是,这些投资不是政府主导的,而是企业自发的,尤其是民营资本自发进入的。” 董扬则认为,地方政府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有问题的思维定式,比如有人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为“谁快谁就对”,结果导致盲目的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的税收制度,各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于生产,谁建工厂谁收税,所以各地不管自身条件就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基础条件好的要做大,没条件的也号称要填补空白。

  细化准入和监管标准 以防项目热 

  对于防止地方政府大搞新能源汽车,造成重复建设,在国务院2012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就有提及——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产业政策要求,合理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但就记者的统计来看,仅内蒙古霍林郭勒、云南红河、四川绵阳、湖南郴州、辽宁大连的新能源项目,产能就超过150万辆。而放眼看去,广西、四川、重庆、广州、山东、黑龙江、湖北、上海、河南、山西等地均报出要打造“某某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门是打开的,但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即这个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不是一片空白,做了长期的准备、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开发团队。”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解读《意见》时曾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 

  苏波特别提到,这是为了防止一窝蜂进入造成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但遗憾的是,如何明确这些要求和条件,量化进入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实力、产品能力,工信部目前还未出台详细规则。

  董扬认为,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热”,已有的办法都不太灵,应该从后端管起来,比如设定相关的环保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把没有能力、落后的企业筛掉。 

  张志勇则强调了两点,一方面,要严格限制政府主导的新能源汽车投资,给民营资本更多的进入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应该从最终产品上加强监管,“资本的进入是自由的,只要企业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产品”。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管理的关键是加强终端监管。从产品的角度,加强对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服务、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监管,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但要命的是,我们现在没有系统的监管标准。”
 
关键词: 政策 新能源 汽车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Live Chat by com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