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针对个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以北京为例,6月初,该市出台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细则》。根据细则的规定,个人购买续驶里程超过250公里的电动车除了可以享受到国家的最高5.7万元补贴外,北京市还将按1∶1的比例给予额外的补贴,使得消费者购买此类电动车可以获得的补贴总额达到了11.4万元。此外,北京市还出台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细则》,加大对个人申请安装充电桩的支持力度,并且对于不配合的物业公司拟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7月初,北京市还推出了未来4年的电动车发展规划,对全方位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一的城市,从北京能拿出如此大的力度来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看出政府在加快电动汽车发展上的急迫性。
确实,尽管电动汽车发展的倡议已经发出多年,但是实际的发展状况却一直不令人满意。即便在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针对电动汽车的一系列政策的前提下,电动汽车的增长率依然没有任何起色。这段时间,美国特斯拉的来华虽然在电动汽车领域掀起了一波热潮,但是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还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一期北京申请汽车购买指标的受理量来看,5月份的普通汽车申请人依然高达220万,而要求申购新能源汽车人数却不到1800人,普通汽车中签比例是137:1,而新能源汽车的申请量却远没有达到政府当月可以提供的资源总量。
如果说以往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第一道坎主要是汽车本身的技术问题,那么今天的情况或许已经有所不同。从目前已经上市的电动汽车来看,大多数汽车已经与普通汽车可以一较高下了。无论是在电池的质量、寿命上,还是在续航里程等方面,电动汽车虽然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但是和同等价位的普通汽车相比较,基本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何况,一些混合动力汽车兼具电动汽车与普通汽车的双重优势,在实现节能环保的同时,也可以让驾驶者体验到科技创新的新感受。因此,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实际上正在从汽车本身,向使用环节转变。
在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第二道坎中,让购买者犹豫不决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充电设施。这不仅因为建设充电设施受制于现有建筑、交通的格局,也因为充电设施建设的模式一直没有可依循的明确方向。比如,一些地方鼓励为公交等公共服务类电动汽车用户集中建设充电站,另一些城市则鼓励消费者个人在居民区内建设充电桩等小型充电设施。这样的作法,一方面会限制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个人使用电动汽车的成本无形增大。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国外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内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面对处在瓶颈阶段的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而言,要想快速地闯过这个关口,关键还在于全面地优化电动汽车发展的大环境。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的使用环节上,国家和地方应该拿出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比如,鼓励在现有加油站点增设以换电池为主的充换电站,加速在条件允许的停车场内按车位建设小型充电桩、加快建设无线充电模式的道路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增加其使用的便利性,从而凸显电动汽车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更换和使用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