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
中央财政已经建立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达的汽车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的焦点,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订了很多有利的措施去推进。
这些政策有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补贴消费者方式,降低新能源初始购置成本,调动消费者购买积极性,扩大推广应用的规模,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是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支持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2009年以来从最初的小范围试点、示范到现在的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核心技术水平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工作。2012中央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工程,鼓励汽车整合上下产业链,促进性能先进、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脱颖而出,有力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此外中央财政还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的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
三是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版。为打造良好的推广环境,2014年中央财政出台了充电设施的奖励政策,对推广量大,充电设施建设较好的城市给予综合奖励,鼓励其加快完善充电设施网络。2016年1月份我们又出台了十三五期间充电设施支持政策,通过将资金额度与推广数量挂钩的奖补方式,倒逼协同推进、车辆推广和充电设施建设。
四是支持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重点突破。公交交通领域示范作用强,带动效应大,为加快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2015年5月,中央财政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改革的措施,通过逐步减少对城市公交车的燃油补贴,增加对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补贴,过去是对燃油进行补贴,对于运营进行补贴。我们将补贴额度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形成鼓励新能源公交车的应用,限制燃油公交车增长的机制。
此外中央财政还在税收标准法规建设、先进制造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和车船使用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等一批急需的基础标准和规范,加快提升产业基础提升能力,通过工业转型2025专项资金,奠基动力电池、密封件新技术的应用,并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纳入工业强机的范围。
在一系列动力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销量从2009年不足500辆,到2015年达到30万辆,201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20.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2.8%,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国。
中央财政将创新政策的思路、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长期执行这样一种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的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重复扩张,要把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最终还是要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领导的多次重要批示精神,中央财政将突出机制创新,建立可持续的市场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主要有两个大方面。
一方面是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
一是提高技术门槛,强化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守信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保持2016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补贴的技术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获得补贴,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落实好补贴政策退坡,倒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加企业增加技术进步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紧迫感。2015年初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发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标准,现在的关键就是落实好。
三是健全监督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堵住骗补的漏洞,对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企业骗补的地方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取向,坚持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还没有实现从政策的拉动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内生发展动力依然不足。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既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中长期政策的方向,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产品研发上,避免部分企业对于政策过渡依赖和骗补的行为,下一步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该项制度,新能源机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