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自查结果,后两起燃烧事件的起因都与电池技术不稳定基本撇清了关系,而荣威e550的起火原因直指消费者充电不当。虽然上海规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需要提供充电桩安装证明,但起火的荣威e550属于专车公司,而司机住所并不具备充电条件,“飞线充电”终酿大祸。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逐渐转移到充电设施方便与否、充电安全与否等的问题上,对这些问题的怀疑态度也成为了人们选购新能源汽车的“拦路虎”。
公共桩布局明显滞后
“每天要掐着电量开车,特别是碰上路况不好的时候,就怕电量不够,或者找不到充电的地方,这很头疼。”新能源车车主方女士抱怨道,虽然方女士工作单位附近的充电点不少,但只有2处可以使用,如果遇上排队充电,至少要1个小时。
一边是开车要担心电量、排队充电耗时费力;一边是充电桩闲置。这就是充电桩使用的现状。
针对充电站闲置和充电难并存的怪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规模还不大,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不高,不少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布局不合理,有些充电桩建设时间较早,设备陈旧、维护不及时,已经成了“死桩”。充电不方便、充电桩的建设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就算是领跑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上海,对公共桩的布局也明显滞后。“上海2013-2015年累积建成的21700个充电桩中,公用和专用充电桩约5000个,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副主任刘建华说,“今年,推进上海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是我们要弥补的短板,预计到2017年,建成1.3万个公共桩。”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有4.9万个,车桩比约8:1。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要求,2020年规划建设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车桩比1:1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家门口安充电桩不容易
《案件聚焦》近日报道了小区物业强拆充电桩电表一案。原告陈女士在购买特斯拉电动汽车之后,由电力公司将充电桩和电表一应配置齐全。而陈女士所住小区的物业公司起初以“物业经营有困难,不日将退出小区管理,此事不予受理”的原因回避,而后又以“配电房不能安装业主私有电表”为由拆除电表。
对于新能源车车主来说,如果能在小区的自有车位安装充电桩,实现“家门口”充电,能很好地化解充电难题。上海的充电桩新规出台一年多来,虽然从制度上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充电设施落地的责任主体,也厘清了用户、物业各方的权利义务,但要物业开具一张充电桩证明还是难。缘何物业对建私人充电桩如此不受待见?
“物业不欢迎充电桩的确也是情有可原。”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新恒说,“首先,物业的硬件条件要过关,小区的电力容量是否足够、有没有电力建设条件;其次,物业虽然不是施工方,但物业要为施工建设中所有安全问题负责;最后,在充电桩建成后,最终的管理权是属于物业的,万一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火灾甚至爆炸,物业是有责任的。此外,上海80%的小区停车位很紧张,让小区专门设置一些车位来建设充电桩,提供给新能源汽车泊车不太可能,管理难度比较大。”
李克强总理一年内数次强调部署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并且要求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但是从政策到落地,显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