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成长,当季销量达26581辆,同比增长284%,势头异常迅猛。正是看中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好前景,在2015上海车展上,以宝马、大众、奔驰等为首的外资品牌纷纷坚持插电式混合动力路线,这些跨国车企以更接地气的产品凶猛杀入这一细分市场。在2015年上海车展上亮相的103款新能源汽车中,跨国与合资车型占据半壁江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成为重头戏。宝马在上海车展推出的X5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是该品牌旗下首款豪华运动型多功能插电式混动车型,将灵活奢华的车内空间和出色的运动性能完美融合,同时结合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和源于宝马i品牌的eDrive电力驱动系统,在豪华SAV领域率先开启电动模式。在纯电动模式下,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续航里程最高31公里,实现了城市中的零排放通勤需求。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表示,宝马始终致力于与中国市场一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宝马将继续在电动出行领域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深化插电式混合动力科技和产品的普及,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博士在为X5插电式混合动力全球首发揭幕时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宝马计划以BMW i带来的革命性创新为基础,为所有BMW品牌下的车系配备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不断降低车辆碳排放,同时确保驾驶乐趣。”
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为宝马X5插电式混合动力揭幕
各国政府正从两个维度来减少汽车的排放。一个是减少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一个是降低油耗。宝马认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新能源汽车当中可行性最高的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减少排放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内燃机可以平衡驾驶者所需要的驾驶乐趣。正如罗伯森博士所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能消除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又兼顾了新能源汽车所具备的节能减排社会效应,宝马提前布局这个高潜力增长的市场,将会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大众汽车要实现到2018年成为全球最环保汽车制造商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将扮演关键角色。本届上海车展释放了大众集团的这一决心。首先,全新概念车C Coupe GTE正式首发,这是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百公里油耗仅2.3升,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约为50公里。新车有望于2017年在上海大众投产,弥补大众品牌尚属空白的细分市场。
全新概念车C Coupe GTE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品牌则带来A6L e-tron、Q7 e-tron 2.0 TFSI quattro和A3 Sportback e-tron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e-tron车型已开始向各个细分市场横向扩展,中国的e-tron时代已经全面开启。
奥迪A6L e-tron纯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为50km,将于2016年开始在中国投产。全新Q7 e-tron是适合国内市场的汽油版Q7 e-tron 2.0TFSI quattro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更适合中国等亚洲市场的消费习惯。而作为奥迪tron家族中首款量产e-tron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奥迪A3 Sportback e-tron将于2015年夏季登陆中国市场。
奥迪A6L e-tron
新能源战略的推进是大众在中国市场接下来的布局重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介绍,今后4-5年,大众集团将引入15款国产新能源车,20余款进口车型。随着规划进入部署阶段,2020年新能源车将达到几十万辆规模。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已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本土化,并计划从2016年起对集团旗下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实现本土化生产。
此外,还可以看到奔驰GLE 500e 4MATIC插电混动版、通用凯迪拉克CT6插电混动版、沃尔沃S60LPHEV,各大外资品牌都推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似乎是在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目前各种新能源驱动系统的首选。
奔驰GLE 500e 4MATIC插电混动版
除北京之外,中国已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城市,都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列入其中,上海等城市的插电混动车销量节节攀升,免费上牌、免征购置税等优惠措施让这类车型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合资自主品牌也不例外。预计从2015年开始,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细分市场将迎来更多车型量产上市,中外品牌的竞争已不可避免,消费者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相比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得不到国家政策的补贴,但依然是日系车企的发展重点。丰田汽车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在车展上发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两款混合动力车——卡罗拉和雷凌,预计年底前开始发售。这两款混合动力车的马达、蓄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均是在中国的研究开发中心研发制造的,这也是丰田汽车公司首次在海外研发并生产混合动力车的核心零部件。
此外,新能源汽车全线产品也少不了燃料电池技术。除了耳熟能详的丰田Mirai燃料电池车外,大众汽车首次在中国发布全新高尔夫SportVariant HyMotion氢燃料电池车。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也开始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