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起火原因往往是充电不当、温度过高等导致电气故障,继而引发火灾。电动自行车充电不当引发火灾及人员伤亡的案件引起了上海静安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的关注,联想到平日里老旧小区里常见的“飞线充电”“线线相亲”等现象,检察官们主动联系,调查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火灾的情况,发现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不当充电情况不少。
这样的充电行为,应当如何制止?作为检察官,我们能做些什么?除了制止危险行为,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带着这三个问题,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进行了专项调查,顶着炎炎烈日,实地走访了辖区内62个小区,发现诸多安全隐患,且有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风险,他们迅速“亮剑”!
专项调查:走访辖区内62个小区
“电瓶太沉,搬上搬下很不方便,一楼的直接弄个线长一点的拖线板,楼上的直接从家里拉根电线下去,这样充电方便多了。”走访时,不少居民这样跟检察官说。
“我们工作都指望着电动自行车呢!晚上睡觉,把车往屋里一推,拿起充电器往电源上一插,第二天,它又‘满血复活’,可以和我一起能量满满地去工作了。”外卖小哥这样跟检察官说道。
一边是方便,一边是安全,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为何违规停放、充电仍屡禁不止?背后是否有隐情?检察官们决定实地走访,一探究竟。
静安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实地走访,同步联系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对全区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火灾的数量、火灾原因和伤亡程度进行了调研。他们重点调查了近期发生过火灾事故的街道和投诉比较集中的小区,随机抽取了其他小区作为调查对象,前后总计走访了62个住宅小区。
梳理问题:违规停放、充电损害了公共利益
检察官调研发现多数火灾是由违规充电引发的,而违规停放则直接加重了火灾的伤亡、损失后果。检察官们将发现的上百处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发现电动自行车的违规停放、充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小区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并为其充电,有些楼道内的堆积物阻塞了消防通道,进一步加大了消防隐患;二是部分小区居民通过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甚至存在从三四楼拉线到一楼进行“飞线充电”,还有人为插线板套上塑料袋、可乐瓶,自制所谓的防雨装备;三是充电线与电力线、充电线与充电线之间蛛网密布、互相缠绕,有些充电线上甚至还晒着被子,十分危险。
此外,检察官还发现,在外卖员和快递员租住的房屋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质量参差不齐,违规改装、高频使用、保养不当等很普遍,其中人车同“住”更是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公安部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等的相关规定。同时,辖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消防部门、物业服务企业有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应当启动公益诉讼。
精准“亮剑”:条块结合 制发检察建议 建立磋商机制
为了对症下药,检察官们总结了上述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找准切口,制定了“一止、二防、三制”的解决方案,向涉及街道制发检察建议。一止是立即制止违法违规现象。建议相关街道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对于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小区,立即督促整改,消除火灾隐患;二防是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防火巡查检查。建议相关街道指导小区居委会,加强对辖区内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居民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磋商,建议区消防部门、街镇等加强防火检查巡查;三制是建立问题解决机制、联席磋商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议相关街道等职能部门在辖区内增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与周边单位或场所共享充电装置等办法,帮助居民解决“充电难”问题;与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街镇等建立联席磋商机制,时刻保持沟通联系,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倡议居民小区将“严禁在楼道内私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不得将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带入室内充电”写入居民公约等,通过疏堵结合的工作方法,帮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据悉,目前相关街道已全面采纳检察建议内容,并迅速落实推进:联合相关部门对涉及问题的所有小区负责人进行专题法治约谈;加强源头管控,集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引导小区自建、街道帮建非机动车棚、加装充电设施等,小区与周边社区单位联建共建,提倡错时充电等方式打造“3分钟安全充电圈”,已有两个街道下辖的小区自主加装充电位约3000余个,街道建设充电位近千个;针对外卖快递人员较多现状,有的街道还约谈快递企业负责人,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