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导入:
7月7日,受暴雨影响,南京市区道路积水,南京玄武区徐庄软件园内泡水的两辆大巴车先后突然起火。据现场图片来看,当时整个车辆都燃烧起来,冒起浓烟,火势凶猛。消防部队及时赶到将火扑灭,万幸的是起火时车内无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这也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那么到底谁该来为新能源汽车安全买单?
行业自律:技术创新为安全护航
据了解,2011年-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发生了24例火灾事故,其中纯电动客车15例、混合动力客车5例、纯电驱动乘用车4例。今年仅上半年就有10起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在这30余例事故中,或是自燃事故,或是碰撞事故,或是充电事故。多起事故暴露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安全,而电池安全问题也广受诟病。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采用的是锂电池。而锂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锂电池本身拥有体积小容量密度高的特性,这也符合电动汽车轻量化的要求。然而正是因为锂电池的化学太活泼的特性,锂金属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燃烧和爆炸。所以当锂电池由于防护措施老化或者受到外力破坏时,锂金属与空气接触极容易产生燃烧情况。
据测试机构的数据显示,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中,单体电池的风险普遍存在,低的风险包括漏液、变形、排气,高的风险包括火花、爆炸等情况。这不仅是已发生事故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阶段更重要的似乎还是要提高单体电池质量水平、加强电池系统设计、电池箱配备灭火装置,对电动客车的整车设计应提出防火设计要求。
针对此次事故中暴露的防水性问题,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要进行防水处理,更要满足IP67标准要求。
I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缩写,IP等级是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该标准来源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529。第一标记数字表示接触保护和外来物保护等级,第二标记数字表示防水保护等级。IP67标准具体要求为:完全防止灰尘进入、短时防止浸水进入。
每一次新能源汽车事故都像一针毒剂,消耗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要想消除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质疑,就要从技术上保障安全。因为现实的情况永远比预设的要复杂多变,因此,在实际的防火、防水和防触电方面,技术革新和严标准容不得半点马虎。杜绝粗制滥造,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每个零部件,监控生产、销售、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
政府监控:建立安全统一标准,苦练内功强化安全
目前,我国和汽车行业已制定了70余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以及最近频繁出台的各项电池相关政策也表明国家对电池安全、行业标准、技术发展等都十分重视。对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不过相对其他国家,标准的制定稍显不足。
工信部装备司6月8日发布《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对于防水性能有更严格要求。该技术条件要求车辆在深度为30厘米,长度为300米的水池中完成涉水实验,涉水时间约为2分钟,部分零部件防护等级不低于IP67。但实际中的情况远比测试来的突然和凶猛。因此,对于标准的制定更要多方考量现实情况,力求安全。
此外,加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也必不可少。在人员培训上,要加强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完善和职业资格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更为严格的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获准之后才可上岗。另一方面,要加强在市场层面的科普宣传,对司乘人员、社会群众进行电动汽车安全的专门辅导,制作安全手册,加强对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普及。
同时,相关保险制度也要紧跟其上,完善的保险制度也可在事故发生之后尽量减少损失,获得一定保障。
用户自觉:合理运维,安全第一
用户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事故。2016年,6月2日,上海宝山一小区内,一辆牌照为GY23XX的白色荣威e550起火,引发关注。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没有按照用户手册的规范进行操作,致使放置在车内的自购拖线板发热引起内饰起火,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用户要树立安全意识,遵循严格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规范,切莫私自改装新能源汽车,并杜绝飞线充电方式,以免造成财产上的经济损失。
避免大电流放电;充电时插头发热要格外注意;严禁存放时亏电;防止长时间暴晒;定期检查;经常检查轮胎气压等。要及时排查故障,一旦发现问题和险情要保持镇定。冷静处理。
总之,事关所有人的安全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也只有在各界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