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预计,2016年下半年,上海市平均每月能推广新能源汽车5000辆,全年的推广量将增加至4万辆。
那么,上海市场上哪些新能源车的补贴会被按量退坡呢?就目前销量情况来看,比亚迪秦和荣威e550这两款热销插电混动车最有可能先一步触及退补线。比亚迪秦自2014年以来的累积销量距离4万辆门槛已不足2000辆,很可能下个月过后,买秦的消费者就要只能拿到比现在少一半的5000元补贴。同样,荣威e550去年在上海卖了超过10000辆,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销售已超过7000辆。秦之后一下个触线可能最大的就是荣威e550了。
(上图为: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
今年4月,上海再次抬高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门槛,《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办法》”)出炉。最新修订的《办法》规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地方补贴从去年的3万元降低到1万元,而如果同时满足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1.6L、混合动力模式下百公里综合油耗小于等于5.9L,以及油箱容积小于等于40L三个条件,则可以获得额外1.4万元地方补贴。除了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准入技术门槛外,新《办法》首次从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补贴的“按量退坡”政策。
新政中的诸多变化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补贴退坡、门槛提高将对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何影响?6月7日,在2016年上海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交流会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副主任刘建华为我们解读了新政的特点与导向。
首提“按量退坡”:充分开放市场
新《办法》首次从地方政府层面提出“按量退坡”,即上海市会根据累计销量采取补贴“退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4万辆之后补贴减半,超过6万辆之后不再享受补贴。
“上海市场向所有新能源企业敞开大门,不光是全国各地的企业,后续我们还要引入更多国外品牌的电动汽车。竞争是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灵魂。‘按量退坡’在这个过程中就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配合新《办法》所强调的厂商责任机制和退出机制,上海市场的宽容度和容量都为大家准备着。”刘建华说。
充分开放市场并不意味着“零门槛”。对此,刘建华认为有三点前提要求:第一,企业提供的产品一定要严把安全关;第二,产品要符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和交通特点;第三,企业能否在上海立足和突破还取决于产品能否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
截至目前,已在上海市场上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数量达到33家,车型达到64种。
补贴新规严苛:倒逼车企技术升级
对于插电式混动汽车而言,虽然补贴下降至1万元。然而,在这项补贴的基础之上,若同时满足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1.6L、混合动力工况下百公里油耗小于等于5.9L、油箱容积小于等于40L三个条件,再给予1.4万元/辆的补助。新政策提高了插电式混动汽车准入技术门槛,这将倒逼企业直面市场,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以减少车企对补贴的依赖度。
有人质疑,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动车型就是为了拿到免费沪牌,实际用车过程中“只烧油,不用电”。“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刘建华坦承,“这让新能源汽车的后续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像在新规中对油箱容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就是想客观上让车主减少对燃油的依赖。”
另据统计,上海新能源乘用车占到汽车市场容量的89.7%,这个比例和传统汽车市场的发展非常接近。此外,上海私人用户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大概占比是63%。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私人购车基本都是纯粹的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