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点”
2015年,井喷的新能源客车市场仿佛成了客车行业的金矿,各个企业纷纷染指,准备捞金挖矿。
裴志浩用“一哄而上”来形容这种状态。他说,“现在,新能源客车厂家约68家,纳入前四批购置税减免的约38家,共480多个新能源客车产品。在目前中国客车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能源客车厂家一下发展到68家,所以新能源客车产品越来越多。”
“一哄而上”搞新能源的直接后果就是,各个企业不得不面对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的乱象。
比如,有的城市购买某个品牌新能源客车的前提是,要求该企业在本地建厂,否则不购买该品牌客车,从而出现了母厂在分地建厂的现象。再如,有的公司在补贴退坡之前突击采购,一次订购九百辆新能源客车,约合18亿元。钱一次性付清,车分批次交。还如,有的客车企业白送六米纯电动客车给公交公司使用。种种不合理现象都表露出心知肚明的利益瓜葛。对此,姚明德提醒大家“小心点!”他说,“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下去,政策肯定要调整。肯定会有审计考核紧随而至。”
据调查,某公交公司本来15辆车可以满足运营需求,但是纯电动客车需要配备23辆,出现严重资源浪费。
姚明德经过调研指出,现在公交公司对油电混合特别是气电混合客车特别欢迎。首先,气电混合是天然气清洁能源,属于国家鼓励方向。其次,气电混合属于新能源汽车范围享受国家补贴。第三,气电模式的客车节气率较高,解决了天然气客车起步时气耗量高的问题。
产能过剩与过度价格竞争
2015年,虽然新能源客车市场的高增长强力支撑了客车市场的销量,但是我国客车市场仍然无法扭转下滑态势。与市场需求下降不合拍的则是我国客车企业纷纷扩张产能的大跃进。
裴志浩指出,我国客车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他说,“按照2014年实际产量26万辆来算,那么2015年产能富裕度就是2.7倍。”他统计,目前,我国客车企业都在纷纷扩大产能,很多企业向3万辆以上扩展。12家企业将产能扩展到12万辆,一年共计36万辆。加上19家企业产能一万辆,加上宇通的8万至10万辆,这样国内客车行业就会出现约70万辆的产能。而2014年我国客车市场一年的产能是25万辆,即使包括轻客也只有40多万辆。
产能过剩之后,我国客车行业出现了过度价格竞争。曾经出现几十台的客车订单,十几家客车企业竞相压价的现象。裴志浩认为,“价格竞争是好事,但是过度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客车厂家的过度价格竞争,直接连带客车零部件企业降价,导致很多零部件企业创新不足,积极性不高。相关零部件企业坦言,“技术创新了,厂家也不一定使用,使用了也不一定能带来效益。现在能够维持就不错,根本没有资金过度开发新产品。”
康明斯亚太区高级客车市场部经理陈立哲希望,主机厂理性竞争,这样才能给零部件厂家多一些成本的空间。
裴志浩呼吁,要想缩短中国客车产品与国外先进客车产品的差距,应该扶持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健康发展,使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得到长足地发展。目前中国客车行业技术创新不足,主要原因是作为中国客车发展最大基础的零部件产业的创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