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长安集团总裁朱荣华在11月20日广州车展开幕当天,并没有大谈新能源,而是将重点放在长安品牌乘用车年销突破100万。
今年前十个月,长安乘用车累计销售83.9万辆,同比增长30.5%,不出意外今年突破100万没有悬念。“这对长安来说是新起点,也是挑战,未来面临的竞争更加激励。”朱荣华随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经历了100万之后,长安汽车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快速发展逐步过渡到稳健增长,从最初依赖于某几款产品、过渡到依赖于整个产品体系和整体战略布局的集中发力。
“我认为现在所做的一系列产品以及定位,都非常符合长安汽车自身能力和水平,我们没有急功近利做豪华品牌或者赚快钱。”朱荣华表示。显然,长安的成长与其长期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与企业战略方面的务实有很大关系。
那么,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如何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朱荣华强调有三点很关键。“首先要在产品质量、功能和造型上,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第二,中国企业最 有机会的突破口,是把服务做好,现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大量的可以提升的空间;第三,市场要进行细分,很多人说长安汽车在西南市场做得好,但是在东北市场做得 不好,这是未来要弥补的地方。”
至于新能源战略,与吉利不同,长安并没有将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划归新能源汽车范畴。“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40万,占比10%。”朱荣华表示,长安新能源汽车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一样,包括插电混动和纯电动。
“可能有人认为长安在新能源领域比较保守,但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保守,我认为这更符合一个国家、企业包括消费者对新领域不断探索的规律。”朱荣华告诉记者。
理性推进新能源战略
今年3月,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发布了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根据规划,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上,推出34款产品,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
按照规划,长安新能源汽车包括轿车、SUV和商用车,轿车方面主要推小型纯电动车。“纯电动商用车其实更有发展的潜力,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它改变了城内物 流,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此外,纯电动商用车的运输和充放电符合电动车的特征。”朱荣华特别强调。
谈及混合动力技术,朱荣华表示,国内自主品牌很早就尝试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2001年开始长安已经开展了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较早地做了技术储备。
“虽然此后并未大力推广,转而瞄准纯电动汽车,一方面与当前国家政策的引导有关,还有地方的一些限制政策问题,很多地方不欢迎插电混合动力;另外就是有的企业准备不足,这个也是事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技术难度复杂很多。”
根据此前规划,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34款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7款。纯电动产品中,商用车12款、MPV车型6款、SUV车型2款、轿车7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油电混合动力领域,长安也是一系列布局,混合动力SUV和MPV的产品陆续会投放市场。
至于,以丰田为代表的合资企业陆续推出混合动力车型给自主品牌带来的压力,朱华荣认为,无论哪个企业在中国市场都会找到自己用户定位,如果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空间,或者是差异化东西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这些年长安汽车一直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的空间和用户的群体,我们应该把用户群做好,在新能源领域和混合动力领域也是一样。”朱荣华强调。
SUV、MPV将回归理性
本次广州车展,长安汽车携旗下17款共31辆展车亮相,小型SUV长安CS15在广州车展全球首发亮相,预计2016年3月份正式上市。虽然在SUV领域布局很多,但是长安对于这一细分市场始终保持理性。
“无论是轿车还是SUV,它的高速增长都有周期性,超过一定的时间或者一定程度之后就回归正常增长,SUV未来也会回归理性的正常的增长。”朱荣华称。
同样,以CS15为代表的小型SUV市场竞争会异常激烈。朱坦言,长安汽车开始进入汽车产业时发现,小车很难做,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并不会像有的企业想象的那么乐观。
另外,与SUV齐头并进的MPV,业内预计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生育政策和家庭结构的改变,汽车市场会出现新购和换购,MPV将会出现增长亮点。
“MPV的增长会是一个亮点,但是想达到SUV的高增速和市场占比可行性不大。”朱认为,当前所有高速增长的MPV是客货两用的,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特定情况,也和欧美心中的MPV不一样。
谈及对于明年汽车市场的整体看法,朱荣华表示,“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的增长让中国车市未来的增长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而且这种增长不仅仅是低端和低价,实际上产品的销售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未来两位数的增长不可能,但是5%-10%的增长是可期的。”
值得注意的是,朱荣华并不看好刺激政策对车市帮助。“1.6升及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相当于给垂死的人打强心针。”朱荣华的观点一如既往。
“强心针容易产生很多错乱的信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今天的增长在未来是要还的。一旦该政策在明年底终止,刺激的不良后果就会在2017年显现。”朱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