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汽车品牌推出电动车车型时,还同时推出了增程型。什么是增程?这个词在电动车出现之前让人"不明觉厉",但联想一下电动车的硬伤,又突然豁然开朗,原来增程就是增加里程。
这不是一个玩笑,电动车的增程方式非常复古,很像加油站贫瘠年代的副油箱。要知道电动车比混合动力车型要早很多年面世,但直到混合动力车开始在全球普及的时候,电动车依旧停步不前,就是因为无法跨越的增程之困。
作为新能源车的排头兵,各国政府对电动车的支持不可谓不大,包括在中国,对电动车车型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从补贴、减税到不摇号、不限行,没人能否认电动车是未来的趋势。但尽管如此,电动车的核心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多年前,很多人认为电动车之所以不能普及是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果像加油站一样多的建设加电站就能增加普及度。但是这个"槽点"并不成立。因为建立加电站比建立加油站要简单的多,投入也要少的多,如同各大商场随时都能开辟一个区域来给手机充电一样。但电动车的硬伤不是没地方充电,而是增程。
以现如今市场上投放的电动车车型来看,大多数续航里程都在200公里以内,达到峰值的也就300公里,而这些数字还都是理论值。被汽油车各项官称指标洗礼过的司机都知道理论值是什么概念,没人敢亲身体验这些里程的极限,因此为了安全起见,100多公里就需要充电了。这就使得电动车更像是带了车壳子的电动自行车,每天充电才能安全。决不能开长途,因为续航的不安全感是无法支撑你远途的信念的。
咱们依旧回到建设加电站的话题上来。因为电能的成本非常低,只要加电站够,不就是来回充电嘛。但要知道电动车充电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充满一次电,慢充需要6个小时,快充也需要2.5小时,这还是"小电池"。电动车的续航电池越大,充电时间就越长。这是目前无法逾越的鸿沟。有人问了,能不能再快点,能!上升到科学研究的角度,貌似已经有10分钟快充的理论值了,但还在与充电安全在做抗争。
就因为这个问题,才发生了文章开头说那个"增程"型的电动车。什么叫增程型?就是给电动车增加了一个汽油发电机,随时用汽油进行发电。额?电动车怎么又要烧汽油了呢,说好的新能源呢?
这个尴尬就是今天电动车真实的写照。如果电动车离不开汽油,那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增程"呢?
其实很简单,在技术上还无法让快速充电和续航里程来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情况下,不妨把眼光收回到混合动力。因为混合动力的技术要比电动车背着一个汽油发电机要高科技的多。与其让汽油发电,不如让汽油发挥他续航的作用,而电动机继续发挥省油的特点。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丰田的G21项目组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还没有混合动力车问世。丰田G21项目组就是想单纯的制造一台能提高燃油经济性2倍的汽车,纯电动车不是没考虑过,因为这是最简单实现的途径,但经过上述的那些思考和实验不得不推翻了。直到第一台混合动力普锐斯被研制出来,才翻开了人类节能环保汽车新的一页。
从着眼未来的角度考虑,摆脱石油和降低石油依赖确实是发展趋势。但从人类使用的角度,混合动力才是现今最符合用户需求的汽车技术。
众所周知,混合动力车在停车怠速、起步、低速行驶时中由电动机驱动,这解决了城市行车中最耗油的几个环节。而能量回收系统则在制动和减速时把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因此混合动力车并不需要额外充电。对于用户来讲,混合动力车在使用上与汽油车是一样的,不存在配套设施、充电问题的困扰,让出行更加便捷。
其实最节能的方式是靠走的,任何运输工具都无法离开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哪怕是纯电动车,它的电也大多数来自火力发电厂,需要大量的燃烧煤炭、石油。汽车出现与发展,是在不断的解决人类续航里程与降低能耗的博弈中成长的,让人类走的更远是汽车出现的真正意义。未来新能源可以是电、可以是氢气或者其他的清洁能源,但现阶段,混合动力才是真正不影响人们使用的节能环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