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摩托车与配件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市场行情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目录退出机制 倒逼企业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2  来源:中国汽车报  浏览次数:482
核心提示:与专家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进入目录的大多是比较有实力和规模的企业,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确保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能持续保持优势。

<a href='/news/tag/1/%e6%96%b0%e8%83%bd%e6%ba%90%e6%b1%bd%e8%bd%a6' title='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新能源汽车</a><a href='/news/tag/1/%e5%8a%a8%e5%8a%9b%e7%94%b5%e6%b1%a0'  title='动力电池' target='_blank'>动力电池</a>目录<a href='/news/tag/1/%e9%80%80%e5%87%ba%e6%9c%ba%e5%88%b6'  title='退出机制' target='_blank'>退出机制</a> 倒逼企业创新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与之相对应的动力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热潮。资本热捧、产能扩张、企业涌入……整个行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的准入门槛要求,企业争相要挤入动力电池目录。不过,诚如专家在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所说,进入目录也不代表进了“保险箱”,因为还将有目录的退出机制来做补充。

笔者在与专家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进入目录的大多是比较有实力和规模的企业,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确保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能持续保持优势。在各行各业,并不缺乏先行者成为“先烈”的案例。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比的不是谁走得早,而是要看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谁的产品更有技术优势,而这些都要归结于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 

多位业内人士都向记者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存在高端产能不足的现状。尽管国内市场的动力电池企业为数众多,但真正能够满足下游企业技术要求、能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供应商却并不多。为此,通过动态竞争的方式鼓励企业真金白银的进行研发投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品,政府需充分发挥制度、政策的监督引领作用。 

退出机制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完善的退出机制不仅可以保持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让那些不创新、进步慢的企业退出,鼓励发展更好的企业进入;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警示作用,增强相关企业的忧患意识,促使企业持续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的目录退出机制要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动态尺子”,千万不能再重复当年传统汽车目录管理的错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Live Chat by com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