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机构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新能源车消费者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结合传统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于新能源车的潜在消费者、现有车主、经销商和行业专家等人群,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过去一年,在补贴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月~5月,新能源汽车销售仍保持了较快增长,销售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34.1%。
根据最新调研,2016年很可能成为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拐点,在补贴退坡的预期和限购城市的配额控制下,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速将有所放缓。但随着环境意识提高和多元化产品的投放,新能源车的购买开始转变为政策和个人需求双重驱动。
2016年新能源车需求
出现结构性的转型升级
据媒体监测显示,过去1年在各种论坛、微博和BBS上讨论新能源车的帖子超过81000条,其中绝大部分关于电动汽车。调查显示,如今市场上有高达14%的有购车意向消费者会考虑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高达22%。消费者们对新能源车越来越高的接受度和他们更高的环境意识成为未来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新能源车潜在消费者在买车时也会考虑普通油电混合动力车,油电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交叉考虑度很高。考虑油电混合车的原因除了节能环保之外,还有不需要充电和不会有里程焦虑。
此外,新能源车的需求结构也有望出现转型升级。过去一年63%的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集中在补贴后价格只有5万元~8万元的小微电动汽车,而调研显示,在新能源车潜在用户中,意向车主对中大型纯电动车的考虑度分别达到51%和53%,明显高出小型和紧凑型。未来中高端轿车和SUV产品可望在新能源车市场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
从政策驱动到
政策与个人需求双重驱动
从购买新能源车的动机来看,发现有42%的意向消费者出于废气排放少等环保因素,有超过4成的意向消费者出于使用成本低的考虑,仅有3成新能源车潜在车主出于补贴因素购车。由此可见,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更多是受节能环保意识的驱动,这一因素甚至超越了价格补贴对车主的影响。调查发现,有近33%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车是未来趋势”。
价格补贴对新能源车购买考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将近一半的意向消费者购车时比较看重政府给予的价格补贴。不过,也有1/4的消费者在具备智能互联服务或者创新的设计的条件下,即使取消了补贴仍会考虑新能源车,还有约1/4的意向消费者表示他们根本不看重补贴。此外,安全性保障和充电设施完备也会大幅提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购买意愿。
在不同新能源技术之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意向消费者对三厢轿车相对有更高的购买意愿,普通油电混合动力车的意向消费者则相对更喜欢SUV车型,而纯电动车意向消费者则相对更多考虑两厢轿车。
多元化销售渠道与充电方案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1月五部委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后,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企业的目光从8个限购城市向更为广阔的大气污染重点省市、中部省份转移,而未来新能源车的主战场将在哪里?
基于人口密度、经济成长、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住房、拥车和互联网/旅游业比重等31个指标,媒体对286个地级市未来10年的消费潜力做出了预测。其中有5个城市群有着领先的汽车保有量和消费者购买力,也将是以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为代表的升级再购需求最具潜力的市场。
这五大高消费城市群包括超级城市(北京,重庆,广州,上海,深圳,天津),富裕城市(例如:泉州,苏州,宁波等21个城市),卫星城市(例如:金华,珠海,扬州等13个城市),工业一体化城市(例如:郑州,合肥,东营等30个城市)和区域国际城市(例如:昆明,南宁等9个城市)。
这五大集群共有79个城市,既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也有区位优势的三四线城市,而从经销和服务网络布局来看,这些城市还有着相当多空白的区域需要覆盖。
未来的新能源车型,将会沿着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层次,采用包括4S经销店、卫星店、多品牌店、汽车电商和商超展示等多元化渠道模式。针对不同新能源产品的特点,油混/插混车型更适合采用混网销售的方式,而纯电动车型则适合分网销售。
在小区内自己安装的充电桩或采用飞线充电,是目前的电动车车主最常使用的充电方式。但基于现有车主和意向用户的充电需求,充电网络模式有望出现多元化的格局。除了自家小区,电动车的现有车主们还希望在公司停车场、商场、超市停车场有充电桩。对于插电混动车主来说,希望充电场所与自家的平均距离为24分钟车程内;纯电动车的现有车主,则希望车程在1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