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的中央补贴办法早在2015年中就已经发布,保障了政策的延续性,地方政策出台的步伐则相对迟缓。以上海为例,这个在上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中成为全国第一的市场,因补贴与牌照政策未出,终端销售普遍陷入停滞等待状态,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的销售负责人在春节前就表示过市场停滞的压力。
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当记者再次采访到以上车企的相关人士时,情况似乎并没有出现好转,而且又出现了新的障碍。据某网站独家调查了解,上海市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已经制定,但对外发布时间还难以确定,主要原因是受到“骗补”风波的影响,上海在等待中央动向,这份文件是否会调整也要以政府实际发布文件为准。
不只是上海,受访车企的相关人士普遍反映,由于“骗补”的查处工作还没有最终定论,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不仅收紧了补贴的发放流程,原本就断档了的地补政策的出台日期也因故被延后。“骗补风波对我们的终端销售影响很大,渠道建设投了那么多钱,全国各地开设好了店面,现在却依然无法正常的销售车辆。”安微一家新能源车企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反馈。
事实上,根据相关网站汇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信息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仅有17个省市有可延用及新出台的地方补贴政策。而这当中,不仅没有上海、杭州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大户”,许多省市新出台的地补政策也只是一份“大纲”文件,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如此一来,目前除了北京、深圳等少数的几个城市的终端市场可继续正常销售车辆外,全国其它诸多省市依旧处于地补政策的“空档期”。其中,骗补风波成了延缓地方政策出台的主要因素。
有市场就有投机行为,不能因噎废食
时至今日,不只是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其他各相关环节的企业也开始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界定“骗补”的罪与罚,各地方也应并明确下一阶段的推广目标与具体政策方向,以便业界继续笃定前行。
国轩高科总经理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目前产业形势的担忧,“核查已有两月,一些整车企业今年第一季度的推广销售受到一定影响。核查已经发现了一些个别企业的骗补行径,这些害群之马理应受到严惩,但是这个产业的绝大部分企业不应该与骗补牵连上,应该区别开,因为近两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推广、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产销快速增长,这个事件不应该扩大化,进而影响行业大势。”
“国家的导向是成功的,要趁热打铁,等待停滞两三个月可以,一直拖延就浪费了之前的努力和成绩。”市场一线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者发此心声。该位来自青岛的新能源汽车经销商表示,从2014年销售新能源汽车至今,两年时间内体会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从完全不了解到询问具体参数,逐渐认可接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刚有了起色,不能因噎废食从而前功尽弃。”
有市场就有投机行为,在进行此轮采访的过程中,有不止一位受访者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骗补现象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倒逼和促进产业政策的完善。”一家国内领先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产业发展初期出现投机甚至骗补的行为在所难免。而在他看来,行业中实实在在做事的终究是绝大多数。对此他进一步解释称:“这个行业真正投入干事的企业,它是一个5年10年的长期战略,不会着眼于一点骗补的获利而因小失大。”
日前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态称,骗补的核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局部区域少部分车企确有骗补情况,但并没有此前相关媒体报道的那样严重,最终的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骗补这个“劫”虽然还没过去,但透过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期间的相关讲话来看,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依旧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