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观点比较明确。国际上针对节能和减排这两条路线,电动化趋势明显。从汽车技术角度来说,燃料电池汽车能否成为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或者终极目标,这个问题可以打个问号。
就纯电动汽车而言,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条件,如污染少、低噪音、高效率等优点,同时克服了纯电动汽车的两大难点问题,充电时间长和续航里程短。
基于此,从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角度来说,我国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基本上形成了意见统一,国际也是如此。特别是去年丰田牵头批量化生产未来燃料电池汽车,这也给一些我国政府领导和企业带头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中国现在是否具备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或者实现产业化的条件?
我个人认为,燃料电池汽车能够搞起来。基于三方面的想法。第一,燃料电池汽车与目前大规模推广的纯电动汽车有诸多共同之处,例如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在燃料电池汽车科技研发领域都有所涉及。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拥有了初具规模的技术支撑力量,这给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我国从2000年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方面,包括氢气的生产、加注、运输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尽管当前国内技术水平与国际仍存在差距,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可以继续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研发燃料电池的起步阶段,国内汽车行业一直避开氢气只探讨汽车,但是不谈氢气好像无水之源。最近两年,国外、国内在这方面的声音逐渐增多,大家开始探讨怎样利用氢气,或者从可再生能源角度看待氢气问题。
举例而言,利用风能发电或太阳能发电现场制氢,这种形式的结合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给汽车行业开辟了新领域,即把能源和汽车结合起来。目前国内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所以顺应产业发展,继续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是可行的。
我国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解释。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考虑或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推动汽车工业转型,这是我国推广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的战略方向。
怎样利用技术创新的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转型?我认为,一定要基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总的来说,涉及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体系的建设。我国燃料电池体系要以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为基础,制定行业层面的技术标准以及规划基础设施发展的路线图。换而言之,燃料电池体系要做到引导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两个主要推动者,国家和行业。两者有机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先进技术进入燃料电池行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能源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进来。
另外,加强整个氢能源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要把它上升到能源战略的层次,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进燃料电池体系的建立,相关标准、测试规范、关键零部件技术标准的制定,都需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当然,怎么样把示范工程和产业化相结合,这个问题不可冒进,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正处在汽车产业转型时期,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还是值得推广的。
第二方面,技术研发要强调机制创新。同济大学在燃料电池的科技研发方面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20多项863项目和973专项的研发任务,也为奥运会、世博会期间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总结经验,不难发现,技术和研发的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并且内部沟通还不够充分。因此把科研机制建立起来,还需要一些创新。建议集中一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些重点单位或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的单位,来开展研究工作,或协同攻关。
最后一个方面,全产业链的创新。事实上,我国如果希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前进,并利用现在的机会实现整个汽车产业转型,那么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方面应该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燃料电池汽车与其它汽车不一样,还有它独特的属性。从化学工业、能源工业、汽车工业乃至产业链上来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技术攻关,把工作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