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姜克隽的“超前”观点不同的是,业内专家却相对“保守”,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传统汽车还将在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在产业转型的交叉口上,如何合理进行路线选择的确给企业带来了不小难题。
车企技术研发需“主力换位”?
今年以来,受到多重利好政策刺激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中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18.1万辆,销售1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虽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的“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产销快速增长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
在姜克隽看来,如此的增速,只是个开始,10年后的纯电动汽车更省电,将实现8kW/100km,一次快速充电仅需20分钟,70%的电能即可行驶500~700km,而且车辆成本以及车辆所表现的性能,还将优于传统内燃机汽车。10年后,新能源汽车或将全部取代传统汽车。
姜克隽分析称,从降低碳排放的国际大环境和汽车业技术储备以及更加激烈竞争的微观环境来看,国内车企都需要做好技术研发“主力换位”的准备。“传统燃油汽车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面对越来越严苛的碳排放政策法规,加上国际上众多国家共同提出的减少碳排放计划,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汽车业必须谋求转型。根据我们的调研,跨国汽车巨头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姜克隽说。
姜克隽认为,国内车企如果没有新能源方面的规划,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国际汽车巨头倒逼做出改变,假设这种情况发生,我国汽车业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微弱优势很有可能随之失去,产业安全也将面临威胁。
传统汽车仍长期占主体地位?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姜克隽的观点似乎有些超前。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表示,“主力换位”的拐点并不会来得这么快。“我的观点偏保守一些,车企未来不能因为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趋势,就贸然放弃传统内燃机优化和混合动力开发的工作。”王秉刚说。
王秉刚表示,根据联合国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传统汽车的峰值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出现,到2050年新能源汽车才有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也表示,传统汽车在未来30年内仍将在消费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传统动力汽车技术的持续优化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缩短差距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市场导入的重要举措。
换位还是坚守企业观点不一
面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路线博弈,国内车企的观点也不统一,有的企业已经做好‘主力换位’的准备,而有的企业还在坚守传统路线。
今年广州车展期间,吉利汽车就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其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上汽、比亚迪等国内大企业也纷纷提出5~10年的新能源汽车中长期目标。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也向记者透露:“虽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资金占比还比较小,但博世公司在三电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且根据形势提出了2020年成本减半、电池能量密度翻一番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采用博世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成本将低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即使不靠刺激政策的推动,也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与其他车企的观点不同,长安汽车则表达了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40万辆,占比10%。”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说,“可能有人认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较保守,但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保守,我认为这更符合一个国家、企业包括消费者对新领域不断探索的规律。”
王秉刚表示,在漫长的“主力换位”过程中,国内车企压力会比以往更大,任务也会越来越重,他们需要将传统内燃机优化追赶国际水平、积极开发目前较为可行的混合动力汽车、布局未来纯电动汽车三项任务同时进行。但是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还需企业做出合理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路线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还需把握好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