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透露,中国互联网造车公司已经多达20余家,而且,电动汽车技术门槛比传统内燃机汽车低,这些新的公司全部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切入点。
由此引发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潮,导致围绕这些新生造车公司产生的充电桩公司数量已经达到200余家。很多之前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沾边的公司,也投巨资杀入这一行业。
例如,中国最大的IT公司东软集团,今年7月投资1.6亿元成立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不到半年时间,11月就宣布推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充电系统。
不过,充电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也有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充电桩公司按兵不动,等待
其他公司血拼倒闭后,再低价收购优良资产。
统一充电标准困难重重
据大会演讲嘉宾反映,中国不同厂家、不同地区的充电桩产品的物理接口和数据通讯协议各不相同。
目前国家出台的GB/T18487.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等五项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不能强制执行。
截至今年8月,我国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已经达到2.6万个。如果强制实行统一标准,这些已经建成的设施几乎会全部被报废处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统一充电标准困难重重。
据普天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卫国先生透露,明年上半年统一的充电桩国家标准将出台。
另外深圳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贾雪峰先生和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监耿春海先生介绍,目前每家充电桩公司都在独自开发自己的手机App,国内常用的充电App就有50余个,但是互不兼容。
这两家公司正在与其他充电桩公司一家一家地谈判,希望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接口,将不同厂家的充电桩用统一的App管理,从而实现类似用大众点评App找不同餐馆的商业模式。
充电桩开始与手机智能互联
传统的充电桩都设计了一块屏幕显示电动汽车充电进度、电价和充电费用。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充电桩安装在室外、风吹日晒,实际使用寿命普遍不到两年就功能失效。
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先生介绍,他们公司开始为充电桩设计与手机通讯的接口,可以通过电动汽车车主的手机App查看充电进度和充电费用。
在传统充电桩的屏幕就可以去掉之后,既降低了充电桩成本,也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和用户体验。这种设计方案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中国换电寿终正寝已成定论
三年前电动汽车是走充电还是换电的技术路线在国内还争论得沸沸扬扬。但是随着国电电网的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智能充换电运营模式失败,换电的技术路线正式告一段落。
2012年笔者还考察了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与南方电网在广州合作建造的电动汽车换电站,后来运营不到一年就因Better Place的破产而关闭,这家公司曾经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投资推广换电商业模式。
与会嘉宾认为,造成换电技术路线最终失败的原因有两个:
一、各个车企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的布置方案不同,导致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换电设备为不同的车型提供换电服务;
二、由于当前电池系统成本很高,通常一个换电站要储备很多套电池箱,为很多电动汽车提供换电服务,导致建造一个换电站成本很高,其中电池成本占大头。
因此,普及换电站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