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摩托车与配件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市场行情 » 正文

新能源车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产汽车业“弯道超车”机遇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11  浏览次数:331
核心提示: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今年产量20万辆左右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今年产量20万辆左右,居世界第一。

 

作为考量一国工业综合制造能力的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在新世纪突飞猛进,产量从2000年的208万辆猛增到2014年的2300万辆,今年预计突破2500万辆。但目前进口车和合资品牌车还是市场主角,一个正在崛起的细分领域引起关注:新能源汽车能否为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创造良机?

 

弯道超车新机遇

 

在近日北京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上,多位车企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表示: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企自主品牌崛起的新路径,机遇来了。

 

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我国起步并不晚,早在2001年就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近几年,各级政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实行了购车补贴和上牌优先等政策。今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绿色发展要求,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扩大先进适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发展新能源汽车面临重大利好。

 

据我国车桥技术领先企业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海阳分析,该企业重点关注的22个海外目标市场的商用车规模为450万辆,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80%;全球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16个国家,“一带一路”上包括中国就有11个;中国商用车的销价是同类国际品牌的1/3甚至1/2,富有竞争力。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倡导的优质产能输出给车企提供了发展新路径。目前,高性价比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竞争优势,但最终应在目标市场建立属地化技术生产基地和服务渠道,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差距如何破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虽已入正轨,但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尚待提高,核心技术缺失对产业发展构成很大制约,电池、电控系统、传动模块、变速器乃至汽车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尚未达到先进水平。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动力耦合技术等都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问题如何破解?

 

专注新能源汽车投资和生产近八年的博华信德盈泰投资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吴超英认为,在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下,国内不少汽车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本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但问题是,大多数企业是分头研究、各自为战,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投资。因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将分散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是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多位专家则对记者表示,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际差距并不大,要提升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以借鉴学习华为的科学家创新与工程师创新并重的做法,不仅在产品创新和前沿技术研究上进行投资,而且把研发触角投向发达国家,聚集全球顶级创新能力,创造和赢取专利技术。

 

配套设施须跟上

 

今年,北京市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在市域几条高速路的加油站开始建设充电桩。

 

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开始引进新能源汽车,几乎所有城市在建设电动公交运行体系时都采用了大范围建设充电站(桩)模式。同时,街头小区的充电桩也开始变多。然而,消费者共同的反映是,充电设施仍然太少。

 

吴超英指出,在小区街道大范围建设充电站(桩)缺乏可行性。他建议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要从单位用车、城市公交、城际巴士、物流车、环卫车、出租车等领域抓起,“这些车基本都有固定的里程,可以采取移动补电、固定充电新模式,同时充分利用风电、光电和电网低谷用电,最大程度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李海阳看中了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及设立融资担保基金的方式促进充电设施基础建设的政策,“这样拓展了融资渠道和参与主体,更多的民营资本和车企投资充电桩业务,中国新能源汽车前景十分广阔。”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Live Chat by com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