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国内经济走势,调整期的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不过,在整体维稳的局面下也有一些暗流涌动,如厂商关系、城市限购、智能互联等都将为2015年车市带来一定的变数,成为影响新一年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本期盖世汽车网业界调查就从产业、市场、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罗列20个关键词,供业界共同挑选2015年车市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经过公开投票(投票时间2月9日—3月1日),共吸引2988位业内人士参与,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对得票率前十的关键词逐一阐述。
1、 SUV
SUV已经成为支撑国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一大引擎,中汽协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15年首月, 国内共计售出48.73万辆SUV车型,同比增长51.13%,继续维持之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
与细分市场的火爆形成呼应的是各大车企投放SUV车型的热情和决心,在乘用车市场上,多数早已在凭借SUV车型支撑销量的自主品牌暂且不论,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也开始在华加速上马SUV项目,以日系车企为例,仅仅在2014年就有多款重量级新车型密集投放市场,本田的缤智和XR-V;日产的新奇骏、换代逍客、新楼兰;丰田的NX等都被寄予厚望,期待在2015年实现冲量目标。随着中外车企不断完善SUV产品线,该细分市场2015年的火爆程度可以想见。
2、 新能源
面对迫切的环境和能源危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一直都是政策层面的主旋律,而就当前的形式来看,政策热市场冷的局面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大幅度财政补贴、取消购置税、免费上牌、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充电桩……,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推动下,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终于出现破冰迹象。资料显示,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到7.5万辆,同比增长32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878%。
单从数据上看,虽然基数仍有限,但增长势头却十分可观。进入2015年,更多的传统汽车巨头以及互联网新贵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苹果的“泰坦”电动车计划更是近期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
不过,看似火爆的新能源车市场仍面临多项掣肘,甚至可以说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新能源产业不可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市场化。首先是基础设施,充电难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迅速推广起来的最大阻碍;另外包括标准制定、电池技术及安全方面的固有问题也很难讲已经妥善解决。
3、 自主品牌轿车
与SUV、MPV市场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轿车市场整体的困境,而其中,自主车企则是最大的苦主。当下,说自主品牌正在依靠SUV车型单腿走路一点不为过,轿车市场份额的持续丢失也早已不再是新闻。过去一年,除长安旗下多款轿车车型仍有尚佳表现之外,其余多数自主车企在轿车市场可谓全线溃败。
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仍是最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积累,国内车企在车型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断缩小与合资车企的差距,部分车型在产品质量、配置等方面甚至已经超越的同级合资车,但品牌溢价能力弱的短板却一直都在,特别是在轿车领域,面对合资品牌不断的市场下探以及SUV、MPV车型的市场分流,自主轿车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一局面在2015年仍将继续延续。
不过,自主轿车整体困境中或许也会出现一些小亮点,长安汽车以及经历过品牌调整后,逐渐走上正轨的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都可能会带来一些市场惊喜。
4、 厂商关系
整车厂与经销商之间积累已久的矛盾在2014年后半程集中爆发,为稳定经销渠道,被曝出问题的车企最终都给予经销商一定额度的经济补贴,另外,此次厂商矛盾的激化将流通领域的变革摆到了台面上,据了解,已经多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版将于今年年中时候正式出台。
事实上,汽车厂、商地位的不平等在国内市场上已经由来已久,而近期经销商子所以频繁“公然反抗”整车厂与其自身的生存困境加剧息息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盈利的汽车经销商比例在5年时间内大降近4成,而2014年全年乘用车经销商库存超过行业库存警戒线的月份平均达到8个月,而豪华车的“价格倒挂”现象更是严重。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紧跟经济大势的汽车市场也将进入相对低位的平稳增长期,但从汽车企业的产能规划看,2015年将是各大车企产能集中投放的一个年份,可以预见,2015年汽车厂、商之间的话语权争夺战将再次升级,再兼之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将出台,厂商关系的博弈势必将成为2015年国内汽车行业的重磅话题。
5、 汽车智能化
智能化正在引领着汽车行业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据统计,近五年来,汽车领域超过90%的创新都与智能化系统相关。
汽车智能化是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集中到智能化的用户体验上也已经在业界形成共识。另外,智能化配置的搭载带来的改变还体现在——以前等级森严的汽车级别划分正在被打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装备呈现出从上往下的应用趋势,一些豪华车上装载的应用在B级车甚至是A级车上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装载。智能钥匙、一键式启动、定速巡航、触控彩屏、倒车影像、智能自适应巡航等曾经稍显飘渺的新技术目前已在众多汽车产品上推广普及,基于此,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智能化给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巨变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化与其他新事物一样,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或面临各类问题,如安全性能、权责界定、配套建设等问题都是影响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关键问题。
6、 车辆网
与智能化一样,车辆网同样是汽车行业一大发展趋势,智能互联共同被看做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不过与智能化稍有不同,车联网与IT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车企发展车辆网会更多的选择与IT企业合作,在2015年,这方面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
车辆网的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汽车共享网络,让消费者用车时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任何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则是基于车载信息平台,因此,车辆网与汽车智能化是紧密相连的。
有咨询机构做过调研,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34岁及以下消费者中,55%认为在线车载娱乐系统、车联网“非常”或“极其”具有吸引力。而事实上,在中国,这部分消费者(80后)已经成为新车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需求对汽车市场发展势必会产生重要影响。
7、 限购
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急速提高,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城市承载力遭遇空前考验,多数大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道路交通压力,而对于多数地方政府而言,解决之道总结起来两个字:“限购”。
2014年12月29日,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仅20分钟,深圳成为国内第八个限购汽车的城市,对比此前中汽协公布的8个存在实施限购可能的城市(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短短一年时间内,已有三个(天津、深圳、杭州)加入限购行列,而基于其他5座城市不容乐观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其限购汽车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2年,通用汽车中国区总裁苏瑞博就表示,中国最拥堵的25个城市或将在2015年前后纷纷限购,如被其一语中的,对整个车市将带来巨大打击。在这种环境下,已经限购的城市的消费需求被遏制,而还没有实施限购的城市则在抓紧透支未来几年的消费能力,基于此焚林而猎式的消费行为考虑,车市的可持续发展必将遭受重创。
8、 跨界造车
新年伊始,IT企业跨界造车成为热点话题,1月20日,潜行一年的乐视超级汽车计划正式曝光,时隔一个月,其热度才刚刚消退,更具冲击力的消息传出,苹果也要加入这股跨界造车热潮,外媒报道称,苹果已经在开展一项代号Titan(泰坦巨人)的项目,雇佣了数百名员工,欲开发苹果品牌电动车。
IT企业跨界造车有愈演愈烈之势,历史上看,造冰箱的吉利和造电池的比亚迪都在造车,,那造电视的乐视和造手机的苹果呢?
汽车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汽车的质量和性能以及经营管理方面都需要长期的积淀,其工艺、技术复杂程度绝非电视、手机可以比拟,如此来看,IT企业跨界造车困难不小。但从另一方面看,近年以来,汽车行业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信号,车企之间的竞争正在从传统汽车设计与制造为主升级到以传统功能为基础,主打智能化和车联网技术的新层次,而对乐视、苹果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而言,软件技术方面正是其强项。
另外,有业界专家指出,IT企业跨界造车是项庄舞剑,意在卖高附加值的装备和系统。此时高调透露造车信息就是要抄热概念,引起投资公司和政府财政补贴的关注,以期达到提升汽车装备、应用系统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为未来发展铺路。
9、 车企反腐
近两年,政府反腐力度可谓空前,被扳倒的“大老虎”不乏中央级别高官,而目前,这股反腐大潮开始波及到汽车产业,包括一汽、东风在内的多家汽车集团正处在汽车央企反腐的“风暴眼”中。
一汽反腐由来已久,以2011年“静国松案”为始,之后几年逐渐深入,据媒体报道,2014年9月,中央巡视组再次进驻一汽,约谈超过150人,更有多人被带走调查或协助调查。同年11月底,中央巡视组进驻东风汽车,反腐力度较之一汽更甚,一个月时间,55人被处罚,其中包括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任勇、东风汽车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原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仲等高层领导。 权利和利益之间很容易就会滋生腐败,汽车行业作为重资本产业,一旦缺少监管,腐败、投机的行为必不在少数。
目前,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打击腐败的决心已经表露无遗,党政领域也已取得不错成效,未来,在企业特别是央企中提高反腐力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汽车产业将首当其冲,也有业界专家直言不讳:车企反腐将是2015年汽车行业的重头戏。
10、 汽车业并购
多年以来,在“汽车强国梦”的刺激下,希望国内出现超大型汽车集团的呼声不断,不过,单单依靠自身发展短时间内成长速度有限,兼并重组被看做是一条捷径。在此背景下,汽车行业的兼并从组一直都是热门话题。
2013年初,工信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布的《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但事实上,作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可谓困难重重,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管理、品牌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整合,难度可想而知。
近年来,较大规模的重组案例也仅有东风收购福汽等寥寥数个,而因多方复杂的利益纠葛,重组后的实际成效也并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当前的车企兼并案例中,各级政府的戏份过重,整体而言并非市场化的兼并。但即便如此,国内车企兼并重组仍是必然趋势,而未来需要出来好的是:给企业以充足的决策权和自主权,让其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化需要合理调配资源进行整合,特别是在跨区域兼并重组中要杜绝各级政府强行的“拉郎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