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摩托车与配件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动态 » 正文

贝雅德:两个汽车大国的新尝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3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浏览次数:470
核心提示:德国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共享一个目标:两国都想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制造国。在市场全球化的时代,德国和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都
 德国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共享一个目标:两国都想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制造国。在市场全球化的时代,德国和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希望全球范围内适用尽可能统一的标准。

 

中德电动汽车合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对于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也怀有美好的憧憬。然而,德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如何?在中德电动汽车合作中,德国又能给中国带来哪些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下称CEI)记者带着一系列的疑问专访了德国驻华公使、德国大使馆经济处主任贝雅德女士。然而,她却告诉记者,关于中德电动汽车合作,远不止是电动汽车那么简单。

 

CEI:7月8日,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寄希望能够从德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借鉴。那么,德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德国在电动汽车方面是否也同传统汽车一样,拥有技术上的领先和产品上的稳定性呢?

 

贝雅德:德国对汽车的热情众所周知。在我看来,德国的汽车工业拥有大量的经验和无可争议的能力,不论其产品是传统汽车还是电动汽车,德国汽车制造商都因产品品质而闻名于世。目前,德国驻华大使馆已经三次从德国制造商那里以出借的方式获得纯电动汽车以供使用。无论是我自己乘坐,还是我们的专业司机对这辆电动汽车的评价都很好,在几年的使用中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不仅加速迅速而且没有噪音,节能环保。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德国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增长没有我们当初所预期的那么快。2009年,德国政府公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实现100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但是,实际情况却显得有些差强人意。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德国一家遭遇的情况,而是目前全世界电动汽车面临的共同难题。尽管美国、日本等国家电动汽车应用的数量超过了德国和中国,但是,据其曾经乐观的市场估计也都相差甚远。

 

我认为,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从整车产品来看,德国车企一度将主要精力放在产业布局方面,强调能源、电力、充电设施、城市智能管理等全面的“电动交通”整体方案,而不是简单的电动汽车本身。这也是中德能够深入合作的基础。近年来,德国已经加大了电动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力度,几乎所有的德国汽车制造商都进行了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此期间市场上也都有他们的电动汽车产品。我坚信,这些电动汽车也会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CEI:德国在电动汽车推广和标准统一方面比中国做得早,中德电动汽车合作能给中国带来哪些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呢?

 

贝雅德:德国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共享一个目标:两国都想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制造国,并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数量。基于这一原因,两国于2011年建立了德中电动汽车战略合作。其中,标准的统一对于电动汽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在德中电动汽车合作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市场全球化的时代,德国和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一样,都非常希望全球范围内适用尽可能统一的标准。同时,各个公司也通过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来推进行业标准的国际统一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国际间的销售;也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买到尽可能好的电动汽车,真正从这一新型汽车中获益。如此,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也能从中获益。

 

目前,中德两国政府的相关负责部门和两国的企业对充电技术正进行密切的交流,以期达成一致的共同标准。其中,双方已就充电设施的共同通信信号标准取得了一致。这将为今后达成一致的充电标准打下基础。

 

现在重要的是进一步的问题:能否可以就一项技术达成一致,通过这项技术使得用一个充电设施便可实现快充和慢充?

 

除了按照惯例晚上充电之外,电动汽车司机也希望能够有其他可能的选择。例如,在高速公路旁休息时能快速给汽车的电池充电。如果我们今天就能考虑到这些需要,那么就可以节省这一部分成本,并且使充电设施在将来也同样可靠和适用。德国和欧洲最近就“联合充电系统”达成了一致,通过一项技术使快充和慢充同时成为了可能。在我们看来,这对于在中国的应用,也是一项出色的解决方案。

 

CEI:我们知道电动汽车充电项目的合作,并非简单建设充电桩、改造插头设置。其必将涉及更多领域,如节能、环保、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城市智能管理等领域,下一步,德国与中国的技术、产业、经济合作还将围绕着电动汽车展开哪些合作?

 

贝雅德:在德国和中国之间的众多合作中,已经涉及了节能、环保、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城市智能管理等领域,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动汽车所涵盖的范围比单纯的技术要多得多,它事关全新的移动理念,也是对更为灵活的生活方式的适应。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模型项目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发展。例如借助汽车共享(Car-Sharing,即车主不开他的车,而是把它出借一段时间),将电动汽车纳入新的移动理念或者再生能源在电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试验等。

 

我认为,我们正在一条非常好的合作道路上,还将共同进行许多创新性的合作。同时,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一辆德中合资生产的电动汽车。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Live Chat by com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