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新闻报道最多的可能就是原材料价格涨价了,很多厂家也发布了产品价格上涨的消息,两轮、三轮、低速四轮都有100-300元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但是,这段时间大品牌却在疯狂打价格战!剩下中小品牌还将面临加速出局的困境。
最近,受美元放水的刺激,国际大宗商品比如钢、铝、铁等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电动车车架、电机、控制器等上游厂家受到其影响不得不提高出厂价格,对于本身采购量就不大的中小品牌来说,要么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甚至亏本,要么遇到旺季断供缺货的情况。这2种情况对于规模较小,经营情况不太好的下游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
但是,这对于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首先,一二线品牌拥有足够的销量,规模化的采购可以平摊成本,其次,账期比较长,同上游配套商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几个月的账期下来可以缓冲配套涨价的压力。
第二,原本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来清洗市场,现在大企业凭借手上配套和成本优势就可以挤压这些中小品牌了。同等配置的车型,大品牌可以多出20-30%的利润。
第三、经过半年淡季的休整,很多奄奄一息的品牌,原本靠着旺季市场到来续命,这时候行业一边涨价,一边又是大品牌价格战,让很多原本想翻盘的企业直接放弃生存。
2017-2021年,这4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环保风暴,电动车新国标、疫情,原材料涨价潮的洗礼之后,电动车行业的品牌从原先的1200多家,如今已经锐减到200家左右。行业里还活跃着的品牌不超过50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爱玛、雅迪、台铃等一线品牌,占据了市场45%的份额,初步垄断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2022年应该是电动车行业争夺的终局之战,市场王者今年就能揭晓。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品牌估计不会超过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