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国标“换购潮”袭来,电动两轮车行业迎来了巨变时代。电动两轮车行业将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在这里,电动车时代网将会来两篇文章为大家细数“2021电动两轮车行业之变”。
今天,为大家带来“电动两轮车行业之变”的第一篇文章:“市场格局之变”与“产业升级”
01
市场格局之变
——“马太效应”加剧、行业集中化持续进行时
自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以来,电动两轮车行业不得已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之中。2019年,电动两轮车行业盼来了新国标的落地。又熬了两年,行业终于迎来了黄金年份——全国各地新国标过渡期陆续结束的2021。
今年开年不久,“换购潮”市场便全面打开,电动车行业终于迎来寒冬过后的一缕缕春风。“换购潮”的到来令新国标电自需求量猛涨。整个电动两轮车的市场容量扩大了两倍不止。全行业销量也一路呈现上升的态势。
然而……“春风确实来了,却吹不透每个角落。”
与“换购潮”市场爆发同时并行的是,行业集中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品牌经济带来的“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头部品牌依托原有的渠道优势彻底打开品牌势能,形成了“1+1>2”的扩张态势,牢牢把握住了全国性的新国标换购潮机会,在扩大销量、提高市场份额上占尽了先机。
二、三线品牌虽然在竞争中处在较为弱势的位置,但在“换购潮”利好下,短期内仍能够保住自己的蛋糕。在“换购潮”结束之前,头部乃至二、三线品牌的市场格局暂时会处于比较稳定。而尽失先机的底部品牌只能在这场市场份额争夺战中苦苦挣扎,处境岌岌可危。
02
产业升级
——技术升级迭代、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
近两年来,在新国标的推动下,电动两轮车进入真正产业升级的时代。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升级迭代,另一方面是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
技术的升级迭代让电动两轮车产业犹如焕然一新。
在新国标利好锂电的趋势下,与锂电池息息相关的许多技术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其中,续航里程的突破最为明显。自去年来,不少品牌主打续航里程的车型从原来的60-80公里突破到现在的100-120公里。100-120公里已经成为了电动两轮锂电车续航里程的最低门槛。续航里程实现了接近双倍的提高。
据部分品牌通过直播挑战赛或者实验室检测展示的数据,锂电车中还不乏有超越续航里程超越130公里的存在,比如装载新日新一代汽车级锂电的超能跑系列Q6成功创造了一次充电续航137.96公里的佳绩。续航里程的突破主要依赖于高性能锂电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电机、控制器、轮胎等等配置的全方位优化,能让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有质的飞升。
除了续航里程以外,锂电技术还为行业耐低温、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提供了依托。今年年初,从头部品牌透露的信息来看,“20分钟充满80%”的快充技术即将成为现实,仅剩问题只在于成本会不会过高。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国内电动两轮车行业在未来将有机会摆脱低质的固有印象。
生产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增加产能,有效加强品控。
2021年,换购热潮的到来对电动两轮车产业的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尽管各大品牌在提高销量上有高期待与重行动,但是产能如果达不到预期,那其他都是免谈。加上,新国标加速淘汰了落后产能,以往电动两轮车产业低水平重复而盲目的扩张方式也不能再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电动两轮车产业既要扩大产能又要优质产能,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就成为了品牌的首选项。尽管短时间来看,成本稍高。但是从长期来看,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加强产品品控、令消费者购买到品控更好、质更优的产品,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市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是电动两轮车迈向产业升级的巨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