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特斯拉这样的全球顶尖纯电动汽车品牌都能发生自燃事故(据悉特斯拉目前在全球共有8起燃烧事故),再放眼国内新能源汽车,又是否足够值得我们信任呢?如今新能源汽车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形势下,不禁又让我们反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有戏吗?
3月7日,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在谈到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时说,财政补贴不是“唐僧肉”;在对骗补企业进行处理和处罚的同时,对有问题的车辆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追回新能源汽车骗补资金和罚款23亿元。而对于新能源车企骗补这件事,若要追溯恐怕具体还得从2015年说起。
2015年可以说是新能源发展的元年,估计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历史上骗补最严重的一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同比2014年增长四倍多,2015年底产销量更是高的离谱,也是骗补最高峰。
那时,整个新能源产业瞬间就跟疯了一般,各大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领域,而这其中也包括一汽系、东风系、北汽系、上汽系、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国内主流汽车企业。虽然造车劲头火热,但终究逃不脱骗补的“罪状”。之后骗补事件越闹越凶,终于国家在2016年9月正式进行干预,处罚并公布了所有涉嫌骗补的车企名单,以下便是名单具体内容。
这一名单按照地区、企业名称、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车辆数量合计、金额合计等类别对93家汽车企业进行了详细地数量和金额统计,其中21家企业的统计数字为零,而另外72家车企涉嫌不同数量和金额的骗补行为,其中涉及车辆共计76374量、涉及骗补金额达到92.7亿。而这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奇瑞、吉利、比亚迪、力帆等多家汽车厂商。
从上表中我们就能得知,吉利、华普、奇瑞、比亚迪、力帆等品牌均存在关联交易及经销商闲置的情况,并且涉嫌金额还不少,那什么是关联交易呢?很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导致关联交易的主要问题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漏洞。”而关联交易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补贴金额与造车成本之间的差价。
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的造车成本仅需6万元而国家政策补10万元,企业只要把车造出来,再卖给关联公司,即便把车全部销毁掉,也能赚取4万元差价。因此,这种情形的骗补其实就是钻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漏洞。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车辆生产成本高于补贴金额,那么企业就不会骗补。而生产成本低于补贴金额的,几乎无一例外为了骗补。而以上也正要求我们的新能源车企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吉利为什么会榜上有名呢?而据相关人士称“吉利是被康迪和知豆牵连了”。早在2016年的7月25日,吉利便发布公告称,以总价人民币13.46亿元出售旗下康迪、知豆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吉利汽车分别持有康迪、知豆50%和45%股份。而吉利出售知豆和康迪真实原因,也随着“汇总表”的曝光而明了。
“汇总表”显示,仅吉利旗下的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就涉及8908辆,金额43200万元。而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华普与浙江康迪合资而成。显然,康迪和知豆之所以成为吉利子公司,主要原因在于利用吉利的资质。如果不出现骗补问题,或者骗补问题不曝光,那么,康迪和知豆能为吉利汽车带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而因为没有资质,通过挂靠有资质的企业来实现生产和销售,而拥有资质的企业,顺势获得股权和收益,如此带来的便是双赢的局面。
一方面从大环境下来看,这两年的巨额补贴无疑催生出了一个畸形的市场,各大车企各种骗补手段层出不穷,在产品技术层面上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这势必是不利的。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被其生态系统所累,哪怕核心技术本身没有较大进步,传统燃油汽车也会随着生态系统的改善而强势存在。因此,新能源技术取代传统燃油车技术的速度可能仍会非常缓慢。
早前的骗补风波在现在看来虽然已是过去,但却值得世人所警醒。不过,在大环境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渐渐接受新能源汽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正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这样的局面还是非常乐观的。我也始终坚信,传统能源汽车暂时应该还不会退出舞台。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