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动汽车发展态势可谓“形势喜人,成绩可嘉”,但是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全年爆发式增长实现了30万辆的突破,成为全球第一已经没有悬念。“快”的速度已经被频繁形容。
爆发式增长数字背后的深意
在这些已经实现的“数字”背后,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前,政策的引导优势正在全面显现,渗透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激发用户的角度、基础设施的完善、商业模式的开拓等等。
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正在这些政策引导下不断进步,走向更为成熟的阶段。可以肯定的是,一些细分市场的产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A0、A00级电动车已经开始从接触市场到逐步走量,一方面已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社会对电动汽车正在逐步接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基础型的电动车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能够满足基础使用需求。
当前,很多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开始取得进步和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国家政策感召力的影响,又有外部环境发展的压力,例如雾霾等污染问题的倒逼的力量。这些外界条件,让作为市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感受到一种趋势:清洁能源的这条路必须要走,清洁汽车的路必须要走,新能源汽车的路必须要走。
两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来自发展的挑战和困难,总结起来有两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传统优势汽车企业发力迟缓,以及企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反而忽略技术投入。
一些曾经在国家“863”、“973”规划时就积极参与进来的骨干汽车企业,虽然过程中参与程度较深,但是考虑电动汽车替代原有燃油车的时候,便变得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一些新生企业,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看到更多机遇,将其作为一个自己实现超越的重要机会。虽然各有各的考虑角度和商业策略,但是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电动汽车发展的确是中国汽车行业缩短与国际技术差距、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机遇。
发展速度快得有点儿让人担心,有的外媒报道中国的电动汽车甚至超过了德国。虽然数量上实现了超越,但是实际上中国汽车文化,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积累上还有很大差距。根据以往国内行业发展的经验,过度快速的产能扩张,很容易让企业把主要资源吸引到如何扩大规模上,从而忽略了技术投入和创新。没有技术的基础,是很难有优势竞争力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
鼓励“新来者”后来居上
当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还是一个高度依赖政策型的市场,这种倾向将逐步被回转。为了鼓励更多市场选择和市场行为,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激励补贴政策开始出现“退坡”趋势。单纯的政策驱动市场,将转变为政策市场双驱动的市场。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电动汽车市场的新加入者积极尝试各种探索,虽然“烧钱”在做,但是众多企业却通过试错的过程分散了行业试错的成本,由全社会来分担。这种试错行为应该鼓励,让新来者推动市场向前发展。不过,为了避免短期投机行为,政府还需要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惩罚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从而规范整个电动汽车市场,保持一种良性的产业生态。
为此,一些地方保护问题要竭尽去避免,防止由此带来的市场负面影响。各地方通过开放的姿态,鼓励有竞争力的新兴企业形成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市场内的良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让那些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后来者居上。
认清发展的现状和事实
鉴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和发展周期,全社会包括涉及的诸多部门、诸多行业、诸多产业需要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
国家政策是双向的,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鼓励,又要有反向的倒逼。关于电动汽车生产商、充电桩企业的补贴还会继续,不过会慢慢出现退坡;与此同时,用政策倒逼的措施限制传统燃油车的过量发展,有可能是燃油消耗量限制标准问题,还有一个零排放的标准问题,让传统车企意识到燃油车是碳排放,需要支付更多成本。
从目前来看,一些小型电动车已经开始实现市场化导向。这一细分市场里,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相比传统燃油车已经具备了更为明显的优势,并且在技术水平上能够满足需求,不断成熟起来。不需要补贴鼓励真正的市场行为,或者用政府采购的方式鼓励这些小型电动车的发展,从点到面,打通纵向产业发展,或许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动车产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