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既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又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电动汽车起步不晚,发展似乎也不慢,但产业化之路却步履蹒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政策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多元、产品技术过硬等多方面入手,从而真正激发电动汽车产业化活力。
电动汽车产业化难题
在能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电动汽车因其清洁、节能的显著优势,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都倍加重视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扶持力度,不难预料,未来几年我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然而,尽管电动汽车产品出现已有很长时间,硬件技术的改进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但电动汽车市场推广进展却很缓慢,而且推广普及中遇到了许多问题,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是电动汽车各参与方的利益分配问题。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汽车消费者、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和电力供应商各参与方的利益之争,由于各参与方之间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电动汽车价格偏高,充换电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充换电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离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发展所要求的充电设施数量有着较大的差距。有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已经接近12万辆,但建成的充电桩仅有3万多个。
三是电动汽车运营的商业模式不成熟。我国电动汽车现有商业模式有:融资租赁模式、定向购买模式、租赁与换电模式等。在当前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中没有系统考虑各参与方行为及交互作用对产业链的影响,缺乏对适合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深入量化研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标准缺失及不统一问题。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涉及到汽车消费者、汽车制造商、电池运营商和电力供应商等多个方面,行业标准迟迟难以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国家标准。
此外,电动汽车电池的续航能力差、充电慢,也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拦路虎”。这一问题也亟待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如何激发电动汽车产业化活力?
发展电动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第一,协调好电动汽车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这需要电动汽车各参与方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基于优化博弈的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设计电动汽车运营商与传统加油站的竞争与合作机制。若各方在合作上存在问题,就需要政府的协调。
第二,加大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加强消费者的环保理念,让消费者更了解电动汽车。从基础设施、线路规划、政策体系保障、产品改善、人员培训、技术服务保障、用户推广及电动汽车社会宣传普及,形成一整套体系化工作模式,加大对电动汽车的宣传。电动汽车是一种新的消费文化,是与环保节能更相关的概念,汽车厂商、经销商都应该积极推广这种消费文化,制造新的体验,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探索商业运营模式。试点城市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土地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和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服务站。由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建立分时段充电定价机制,逐步实现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市场化、社会化。
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网络。政府相关部门可考虑逐步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站列入城镇与道路交通建设总体规划,并同步实施,通过创造好的建站建桩市场机制和环境,将各方力量凝聚到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确保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同步规划和发展,使之达到像传统燃油汽车加油那样的方便程度,以真正解决电动汽车更换电池和充电的问题,为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和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除了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还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
总的来看,虽然电动汽车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整个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趋于成熟的过程。针对我国在电动汽车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应对的策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协调汽车企业、电网企业、汽车经销商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