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买,有的是人买。”
是的,即使听到芯片代理如此高傲的态度,车企供应链采购部门的朋友仍不觉得卑微——只要去数百公里外的代理商供应点“抢芯”成功,一切都值了!
供应商的报价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早上报价200元一个,下午可能就变成了300元一个。还是有很多人背一书包现金直奔现场“抢货”,“有货的就是爷呗!”现场抢货空手而归的业内人士表示很无奈。
从去年年底开始,芯片短缺这片乌云就一直笼罩着汽车行业,看起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眼见着一颗芯片贵了10-20倍,危险,看样子是真要变天了。
国金证券半导体团队研究指出,芯片紧缺和涨价,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是原因之一。
看起来没啥毛病,但此处需要敲黑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积电、联电、意法半导体、美信等多家半导体生产企业曾宣布涨价,平均涨幅仅在10%至15%之间。你看,实际上芯片生产端价格涨幅并不算大,售出天价芯片,不至于,真不至于。
不是原材料的锅?那到底是谁搞的鬼?
代理商,特别是二三级代理商。
业内人士表示,芯片的供应链较长,整车厂采购芯片,并非直接向芯片原厂购买,而是向代理商购买。
大芯片制造商的价格坚持公开透明,一级授权代理商价格就比较规范,一般不会冒着被厂商惩罚的风险在价格上添油加醋,但当产品流入二三级代理商手里,价格监控就很难实现。价格哄抬,一炒再炒。
这不,8月3日中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手了: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国家打压哄抬价格和囤货的一系列操作,对国内整车厂而言是好,可以缓解芯片供应紧张又稳定价格。但这并不是根治“缺芯”的良方,只要芯片来源被外企捏得死死的,整个行业就还是会处于阵痛之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透露,“当前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海外厂商仍占据MCU芯片供应的主导地位。
目前半导体缺货席卷全球,手机、汽车、家电、乃至工业、军事航空等各个领域,但凡用得上芯片、电子器件的厂商都没幸免于难的。就拿两轮电动车来说,有专业人士声称涨价是必然的,毕竟智能电动车的钥匙都需要芯片来支撑。
更有小道消息说芯片短缺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慌了,这下咋办?
当家作主,造中国芯!
想必又有人要吐槽了,这芯片说造就能造,尖端科技咋还会被垄断?
笔者在这要说的是,造中国芯确实难,但不是做不到、做不好!
中国企业确实受制于一些技术,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依然只能像过去那样站在旁边干着急。中国头部芯片设计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在对先进制程进行跟随式的研发方面有较大优势。中芯国际就做得很不错——以市场为依托,推出一些高价值、应用量大的先进芯片,委托国际企业代工,在抢占芯片设计市场份额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说实在的,“缺芯”咱也不怕。中国在造芯这条路上有自己的“赛道”,一直在应用中检验成熟制程并夯实技术基础。只有中国企业在国际造芯上说话有分量了,才不怕被搅进这淌浑水中,未来甚至更有可能主导成熟制程芯片市场的转变!
话说造芯的信心是给足了。对于两轮电动车行业,具体怎么破解这一波芯片身价翻倍的困局,或许可以从智能化入手。
简而言之,就是从物联网、移动通信、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技术手段找出路。通过搭载智能化软硬件与数据交互传输系统,使两轮电动车具备车辆智能、车控智能以及数据智能,满足用户在多样化出行场景下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安全的产品。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四轮车通往智能化的路,也有两轮车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像越来越多汽车级V2X车联网、辅助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两轮电动车上被迁移应用,相信未来深耕两轮电动车智能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得到全面升级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