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每年以超百万辆的速度在增长,为解决充电问题,除了车主安装自用桩外,政策也不断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运营。
政策利好,让大鱼小鱼纷纷入池,但高投资、慢回报的激烈竞争,很快淘汰了一批中小企业。有实力的桩企如何在土地和电力资源紧缺、设备投入金额大的掣肘中突出重围?政策上又有哪些新的利好?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现状:高投资、慢回报
今年以来,百度、小米等先后宣布“入圈”新能源汽车,搅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池春水”。
新能源汽车的“池子”逐渐扩大,2020年下半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2022年底,全市出租车全部完成更换新能源车任务。
而在全国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20%,力争到2035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政策的春风、资本的追捧,让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头无两,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公共充电桩的投资和建设,让人欢喜让人忧。
“欢喜的是,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攀升。”某大品牌新能源充电行业工作人员邹冰(化名)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2020年开始,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在明显递增,发展潜力很大。”
但也有市民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有些公共充电站刚开业没多久就倒闭了。“的确有这样的情况。”邹冰说,“有些人以为公共充电站很挣钱,在对行业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投资,最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记者了解到,投建公共充电站,是一个高投资、慢回报的生意,星星充电河南公司总经理裴春松对此表示认同:“公司在郑州建设了一个可容纳120个充电车位的公共充电站,总投资约800万元。”
各路桩企进场“厮杀”,价格战打得激烈
一台变压器的投资,就得三四十万元,“可是,整个充电站却依靠几毛几毛的利润缓慢回本。”邹冰说。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裴春松的认同。
当下,公共充电站正在经历一个发展爆发期,也是裴春松眼中大浪淘沙的过程。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7月发布的《河南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若干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提出,会优化充电设施建设奖补政策,“可能有一些桩企想通过建设公共充电站获取补贴”。
还有一些桩企,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开始打起价格战。裴春松介绍:“车主在进行充电时,缴费构成是电费和服务费,电费是固定成本,他们就在压低服务费上做文章。”
竞争激烈,让想在行业长期发展的“玩家”有些吃不消,“前期很痛苦,电动汽车数量少,车主还没完全形成对品牌的依赖,充电站的客流有限。”裴春松坦承,“但我相信一定会慢慢变规范,如今,大型桩企还有资本‘熬鹰’,为品牌长远发展谋篇布局,经历这样的阵痛,也是新兴产业的必经之路。”
随着问题逐渐暴露,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进行资源整合,主要方式是搭建平台,吸引各品牌充电站入驻,“恒大、车主帮等,都是运营比较好的平台类公司。”邹冰介绍,“平台方会对各桩企提供服务费补贴,打通各个环节,用来培养自己的流量。”
土地、电力、设备,三者构成充电站行业核心竞争力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什么样的企业能在行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是之前提到的平台类企业,另一个是持有固定资产(场地、设备)的企业。”裴春松说,平台类的企业,就是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补贴获取客流,但说到电力和土地资源的供给,一定还会落实在充电桩上,这才是一个优质充电运营商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设备是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因为最终是设备与车辆进行交互”。
土地、电力、设备,是桩企竞争的赛点,谁早一步将越多的资源握在手里,就越有先发制人的可能性。
“拿土地来说,目前,国家并没有单独作出规划,比如划出一片土地专门用于建设充电站,跟电力资源一样,是竞争赛点,也是难点。”裴春松称,例如充电站内都需要建变压器,一旦周边不具备建设变压器的条件、没有接线点,就获取不到足够的电力资源。
记者了解到,邹冰所在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产权方,例如商场、写字楼、酒店、人流量和车流量大的公共停车场,再根据情况作出具体的合作计划。“第一种是租用产权方的土地即车位,我们投建变压器建设充电桩;第二种是产权方有车位和电力余量,我们合作建充电站,或双方根据投资比例进行分成;第三种是产权方自己全部投资,但利用我们的平台进行宣传。”邹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