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摩托车与配件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比亚迪:增资扩产或难解动力电池之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0  来源:汽车内参  浏览次数:544
核心提示:比亚迪此番增资扩产可以说是“趁机而上”,但在突破电池技术瓶颈、提升安全质量性能等方面仍显不足,不由得令人质疑“好钢”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a href='/news/tag/1/%e6%af%94%e4%ba%9a%e8%bf%aa' title='比亚迪' target='_blank'>比亚迪</a>:增资扩产或难解<a href='/news/tag/1/%e5%8a%a8%e5%8a%9b%e7%94%b5%e6%b1%a0'  title='动力电池' target='_blank'>动力电池</a>之忧

虽然深陷“骗补”风波,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17万辆,同比增长126.9%。在此背景下,各车企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依然激情不减。

近日,比亚迪官方对外宣布,拟对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共投资110亿元,将用于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扩产项目,并将加速比亚迪旗下新能源车型的研发进度。其中,拟定增60亿元增资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并募集资金人民币50亿元或等值美元对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增资。

在国内众多车企当中,比亚迪身上的新能源标签是最为明显的。此次增资110亿,不难看出其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业务的意图。但就动力电池而言,比亚迪此番增资扩产可以说是“趁机而上”,但在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安全质量性能等方面仍显不足,不由得令人质疑“好钢”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动力电池结构性供不应求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正面临着结构性的供不应求,比亚迪斥资60亿扩大动力电池产能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尽管国内市场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约有170家,但真正满足下游企业技术要求,能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不足10家。而比亚迪原本就是以电池起家。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并通过收购秦川汽车成功进入汽车行业。

  比亚迪:增资扩产或难解动力电池之忧

电池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在转型做电动车的初期,就意识到动力电池将是未来电动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比亚迪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行业里已颇有知名度。数据显示,2015年,比亚迪车用锂电池产量仅次于松下,在全球位居第二。

另一方面,不久前,工信部发布“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原来的非强制目录变为强制目录。已进入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的车型,必须同时配套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动力电池,才能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

因此,整车企业只能暂时放弃采购未入围的汽车动力电池。

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了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不超过60家单体电池供应商入围,三星、LG 等全球电池巨头未进入目录,因此造成短期内的动力电池有效供应骤降。

事实上,三星、LG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实力也相当雄厚。此前有报道称,三星、LG在中国的三元电池产能达3Gwh,而去年,国内三元动力电池总出货量才4.2Gwh。外资电池企业在华受挫的同时,中国品牌动力电池企业迎来了一个宝贵的机遇期。

最初,比亚迪在惠州建有1.6GWh的电池生产工厂。2015年,比亚迪在深圳坑梓建成了年产8GWh的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年产能已经达到10GWh,可以满足2.5万台大巴或超60万台混合动力轿车的电池供应。今年6月,比亚迪和青海省签署协议,将在当地建立一个10GWh的电池厂。

产能并非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早已呈现出产能过剩的迹象。

今年7月份,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吴伯荣公开指出,到2016年底,全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将达到60GWh,但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的动力电池产能需求仅为30GWh。以此计算,2016年整体产能利用率约50%,大量产能将闲置或放空。

同时,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较大增长空间的诱惑下,动力电池生产商们纷纷扩大产能,2017年行业规划产能已达到90GWh。

众所周知,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欠缺的并非产能,而是关键技术突破、安全质量性能提升。

  

近年来,三元锂电池受到很多车企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三元锂电池与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更优越;另一方面是掌握三元锂电池核心技术的日韩企业,在中国市场采取了一些低价竞争策略。

国家巨额补贴滋养起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果广泛使用外资占优的三元锂电池,就不仅是“肥水流入外人田”,也可能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空心化”倾向。

显然,这是有关部门不愿看到的局面。从年初新能源客车暂停三元锂电池应用,到动力电池目录的发布,包括禁止动力电池产业合资等,实际上都是为了给中国品牌动力电池企业争取时间和机会。

不久前,比亚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表示,未来也将推出应用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称其在三元锂电池方面有“长期的研发积累”“充分的技术储备”,但也强调,“未来磷酸铁锂电池仍是市场主流”。

比亚迪此次为动力电池增资扩产的60亿当中,有多少会用于电池技术创新,目前尚不可知,但从之前的表态看,主要还是在坚持磷酸铁锂路线。

另外,电池的安全、质量性能也不容忽视。

今年4月9日,上海浦东新区的某小区内,比亚迪唐的车主王先生回家停车时,发动机舱突然冒烟着火。6月14日,一辆混动SUV比亚迪唐在上海浦东外环线路段突然起火燃烧。

虽然比亚迪宣称这两起自燃事件均与电池无关,但在外界看来,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在所难免。

同时,也经常有一些比亚迪车主投诉,存在电池容量虚表、单体电池电压偏低等问题,显然需要引起重视。

总而言之,“增资”是有必要的,但“扩产”似乎并未抓住真正的痛点。比亚迪要想保持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掌控,不断提升电池的安全、质量和性能。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Live Chat by comm100